新奪命霉菌命名香港型全球首發現,瑪麗病人死時鼻變黑
全球首發現,瑪麗病人死時鼻變黑,新奪命霉菌命名香港型,不能不提防!# h3 ?( @/ E& U9 t3 f# b8 q
http://hk.apple.nextmedia.com/template/apple/art_main.php?iss_id=20100221&sec_id=4104&subsec_id=12731&art_id=13747439
$ U& Q* w1 C, K* _1 `# n" f本報訊】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發現致命新品種毛霉菌,也是全球首次發現,命名香港型橫梗霉屬( Lichtheimia hongkongensis)。一名換肝病人鼻子變黑、組織壞死,入院 11天死亡;另一名換腎病人要棄腎保命,其後均證實受該惡菌侵襲。專家指,毛霉菌存在於周圍環境如食物及樹木等,專襲免疫力低人士,令人防不勝防。 記者:陳沛冰
4 u& g; G, ^3 P$ E& r8 j% [
, x- X+ ^/ \' w2 p1 S4 }7 x
3 Z" N$ s' f; n# z! q8 w死於新品種毛霉菌的男病人 65歲,因乙型肝炎導致肝硬化及肝癌,曾在內地進行屍肝移植手術,之後服食大量抑制免疫系統藥,以免移植入體內的肝臟被排斥。手術後 80天他發燒達攝氏 38度,入瑪麗醫院治療。初時醫護人員找不到發病原因,向他處方抗細菌及抗病毒藥物無效。8 u& z& {5 p1 c$ j0 {6 S
換腎病人棄腎保命
5 W7 ]( o- I6 V7 S. G6 p& B! w7 q病人入院後第 9天因鼻子皮膚及鼻內組織壞死,令鼻子表面變黑及昏迷。院方為他抽鼻咽組織化驗,證實他感染真菌,但當時不知真菌品種。病人入院第 11天死亡。
1 M$ O3 c5 I0 c* ?% ?* K另一名 69歲男病人,因慢性腎衰竭曾進行腎臟移植手術,之後服食類固醇及抑制免疫力藥。換腎後 45天開始發燒及感胃部不適,入住瑪麗醫院。院方為他照胃鏡及抽胃部組織化驗,證實他感染真菌,但未知真菌品種。
. K2 N4 S/ E R+ E' W% H7 o' ^8 j為了增加病人的免疫力對抗真菌,院方減少他服食類固醇及抑制免疫力藥,又為他取出已移植的腎臟。棄腎保命下,病人終能「打低」真菌,但要再次面對腎衰竭問題。& |; l& ^; ]0 Z" G
參與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教授胡釗逸表示,去年經過真菌的基因排序後,發現屬於一種已知的毛霉菌橫梗霉屬( Lichtheimia)轄下的新品種,是全球首次發現,故將它命名為香港型橫梗霉屬,並在國際醫學文獻上發表。英國實驗室曾將一名 45歲燒傷男子的皮膚樣本交該系化驗,證實感染這種新惡菌。
# K( }! u5 a3 |2 g- r: d/ S: t胡釗逸表示,該新品種毛霉菌可感染人體不同地方,如吸入鼻腔內會在鼻內繁殖,很易上腦;鼻子變黑一般反映毛霉菌已入侵腦部,病情已很嚴重。該菌亦可透過食物或藥物吞下肚,感染腸道致腸臟壞死。皮膚燒傷位置因組織及細胞受損,亦容易被該菌入侵,嚴重者要切除壞死肌肉甚至截肢保命。
4 D6 K+ R; K* u, x% b- F專襲低免疫力人士他指,香港型橫梗霉屬與其他毛霉菌一樣,專入侵嚴重欠缺免疫力人士,如血癌、正接受化療、曾進行器官移植等病人,死亡率高達五成至九成。糖尿病人亦易被毛霉菌入侵鼻及腦,至今原因未明。一般健康人士接觸該菌後,體內白血球會殺死該菌,不會病發。2 z/ B. f8 v& L t: U4 E1 Z( T: n
毛霉菌存在於周圍環境,如食物、泥土、樹木甚至木筷子等,令人防不勝防。瑪麗醫院亦曾連環爆發毛霉菌, 14名病人感染的毛霉菌品種為小孢根霉菌,當中 6人死亡。院方進行大規模調查,發現元凶是病人服食的藥物別嘌醇,含有大量毛霉菌致命。
' ^! D7 A/ ]3 l+ z瑪麗醫院 08年起有多名患急性血癌或淋巴瘤等病人,先後感染毛霉菌,其中一名男童腸臟「爛到黑晒」,切除壞死腸臟後最終不治。 該院曾發現便利店售賣的兩款食物含菌,但其後證實由含菌藥物引致大爆發。
8 ]" |( v; j% K* E5 F4 b. S, @港大微生物學系教授胡釗逸表示,毛霉菌死亡率很高,很多時即使處方正確藥物,亦不能殺死該菌。原本治療方法是要減少病人使用抑制免疫系統藥物,但因受感染病人一般要治療癌症,或剛進行器官移植需要服藥,故治療有一定難度。免疫力低人士要預防感染,應進食經煮熟食物,不應進食預先包裝食物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