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...[[[出來蒲]] 正寫係[[[出來浮]]]
轉貼::::::::::::::::
* y; X+ l+ T3 @$ {- ?0 A7 Z& `- C7 P2 P2 u- h1 N) Q& Q4 i" U
廣府話的「一音兩變」 王亭之前此談及,「埃」字有兩音,一音「i」,一音「哀」,這是廣府話將中州音變讀經常可見的「一音兩變」。( H) V. R0 p5 d) f, W; }
& s" M2 ?+ V. B- d' k7 m# F }: t還可以再舉一些例。
5 v& [7 {; \% c
* ^ r4 U* y) e3 }例如「挖」字,廣府話可讀為「蛙」,如「挖苦」即讀為「蛙苦」;亦可讀為「wut」,這是常見的讀音,不必舉例。# F1 k! ]8 |9 X% T# w
. A8 B) O# i# Q, v1 f6 J# H
又如「操」字,廣府話有兩音,讀「粗」,例如「體操」即讀為「體粗」;一讀為「醋」,例如「操守」讀為「醋守」。 A1 i' M# Y4 `! E3 Y7 }
Z( o# `1 Q: N0 G3 ]# ?
最為人所熟知的例,是「嶼」字,音為「余」,一音為「序」。大嶼山的「余」音亦非廣府人所獨有,潮州人亦讀之為「余」,有一家賣潮州茶果的老鋪,源自「貴嶼」,你問老闆娘,她就讀為「貴余」。
, `+ X: W- J& c1 B; j( R6 b5 a0 ?: ~9 u
這類「一音兩變」,是由於中州音曾有六個時期傳入廣府。所以傳入來的讀音就有不同的變讀。最強有力的證據是「浮」字,唐代的前中州音讀「蒲」,因為那時沒有「f」音,如今許多f音的字,當時中州音都讀為p音,廣府話接受了當時傳入的音韻,照樣讀「蒲」。因此「浮頭」就讀為「蒲頭」;「浮飄」(一種水生植物),就讀為「蒲飄」。到了後來,傳入的中州音有了f音,所以廣府話就流行如今「浮」字的讀音了。' M( \* O( q% @' ?
& `, ~% R0 ^$ E( L( `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
8 E" t! z( X$ F3 }3 u) W1 r7 ?" B* Z4 U2006年4月24日2 j" S9 u4 \: A" n& N* R
& P/ c4 `* F, p! q+ Q4 u: _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