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    
- 帖子
- 5396
- 精華
- 1
- 威望
- 5051
- 魅力
- 68
- 讚好
- 0
- 性別
- 男
|
1#
發表於 2007-5-23 10:07 PM
| 只看該作者
(轉載)探針:他們愛惜中文嗎?
蘋果日報 / M- c5 Z3 N3 g' l- V- O
A14 | 論壇 | 探針 |
& G$ G) V. S9 w+ J3 b# f& A) G; W
& P7 D7 |6 v9 Y ]! r0 k2 O& r# IBy 古德明 2007-05-19
* ~; o0 X3 v" m2 M D g1 A5 L/ j V" I0 j; [ s: D
, B% g$ t' T2 v4 f
: o1 ]% b! A9 f O7 ]8 f6 r& I- `探針:他們愛惜中文嗎? / l; A, |/ y4 c }9 p
4 |" @9 u$ c- X6 H5 Y/ Z$ R4 a
: \ @: r6 H! Q1 U! v0 J$ h1 p
2 U6 T5 y9 m$ s. ?( A% j, d, \ 多年前,香港中文大學何文匯博士發起所謂粵語正音運動,以宋朝《廣韻》作準繩。電台、電視台、中小學校等,紛紛景從;教育統籌局更要中學會考加設粵語朗誦試,務求讀音復古。清初學者顧炎武也好講古音。他有一次遠遊,在朋友李天生家裏作客,一天早上還未起床,聽見李天生叩門說:「汀芒矣。」顧炎武愕然不知其意,李天生解釋說:「子好講古音,尚不知『天』應讀『汀』,『明』應讀『芒』耶?」顧炎武不禁大笑。嗜古不可以泥古,這是古人都懂得的道理(《清朝野史大觀》卷九)。今天中文的問題,不在於讀音,而在於字體,而在於用語。只是這兩個問題根源都在中共,於是香港學界衮衮諸公就不認為有問題。比如說,教統局敦促學生熟習中共簡體字,連會考都可以使用。你不要問「谷田」是種穀的田地還是山谷的梯田,不要問建安七子那個「徐干」是徐乾還是徐幹等等。他們字字都說要正音,卻從來不說字字都要正體。又比如說,「胡錦濤在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詞」發表之後,衮衮諸公沒有一個質疑什麼叫做「誕辰一百週年」,更沒有一個指出「誕辰」等於「生日」,而生日不能以「週年」為言。胡錦濤應說的是「誕生一百週年」。溫家寶最近發表長文《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》,用字遣詞和胡錦濤工力悉敵。他說「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進步做出重大貢獻」,「社會主義制度,從不成熟到成熟,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進程」,「經濟快速增長還能有多長時間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內外政策」。香港學界諸公同樣沒有一個指出,「做出重大貢獻」是英文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的直譯,應改正為「貢獻良多」;「相當長」是relatively long的直譯,應改正為「頗長」;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」是to a great extent decided by的直譯,應改正為「主要取決於」。我不見學界諸公對這樣的現代漢語有隻字批評,只見傳播界紛紛向中共學舌。舊中國君主非常重視中國文字。《楊文公談苑》就有記載說,宋太宗將行祭天,準備自撰祝辭,沉吟良久,未能成篇,最後遣左右到翰林院,請學士錢若水捉刀。錢若水就在使者面前揮毫:「上帝之休,雖眇躬是荷;下民之命,乃明神所司……」祝辭寫成獻上,太宗大喜,自歎不如:「朕擱筆思之久矣,不能措辭。」今天,宋太宗那樣的君主和錢若水那樣的詞臣都已絕跡。而我們學界的大人先生只會指摘香港人不懂得說「汀芒矣」。% p% B0 A4 G8 e9 `
* ]5 a% W) j& R, X. f# n 1 G6 L9 m" @( L: j, v
( g) @1 p- A" z古德明 專欄作家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