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Rank: 6](images/default/star_level1.gif) ![Rank: 6](images/default/star_level1.gif) ![Rank: 6](images/default/star_level1.gif) ![Rank: 6](images/default/star_level1.gif) ![Rank: 6](images/default/star_level1.gif) ![Rank: 6](images/default/star_level1.gif)
- 帖子
- 47777
- 精華
- 0
- 威望
- 352
- 魅力
- 47980
- 讚好
- 197
|
144867#
發表於 2017-6-16 02:06 PM
| 只看該作者
宋鴻兵老師 : 從地理看西班牙歷史
首先 , 我們可以看到西班牙 , 是一個近乎正方形的半島 ,
北部有比利牛斯山脈 , 把法國和西班牙分割 ;
在中間有一個形似三叉的一條山脈 , 由中間的中央山脈兩邊 ,
與西北 東南兩支山脈 , 形成巨大的卡斯蒂利亞高原
西班牙的主要平原有兩個 , 一是比利牛斯山脈與中央高原之間
比較出名的加泰羅尼亞平原 , 而另一個則是南部 ,
安達盧西亞平原 ... 另外 , 西班牙沿海還有很多經濟飛地 ,
但如果地區要互通 , 都需要通過卡斯蒂利亞高原連繫
結果就是 , 西班牙的沿海包括兩大平原 , 相對與國內貿易 ,
其實更傾向國外發展 ... 加泰羅尼亞在歷史上 ,
建立過地中海非常強大 , 和熱那亞 威尼斯並肩的阿拉貢王國
佔領了科西嘉島 撒丁島 西西里 , 後來兼領了那不勒斯 ,
甚至在埃及的亞力山大港 敘利亞的安條克 ,
都建立了商業殖民地
而西北角的加利西亞 , 就傾向於和英法等國 , 在北大西洋貿易
但因為本身是平原 , 和西班牙其他地區又被山脈割斷 ,
所以貿易量也不大 ... 而南部的安達盧西亞平原 ,
則傾向於和非常近的北非貿易
就是因為這種現象 , 西班牙不論在經濟 政治 , 都出現碎片化
作為地理 也是天然政治中心的卡斯蒂利亞 ,
根本控制不了地方 ... 只有像失復失地運動等特定情況下 ,
才會出現瀅聚力 , 情況轉換後依然會出現地方強大
有句諺語 "小鳥要飛越卡斯蒂利亞高原 , 都得自傋糧食" ,
可以卡斯蒂利亞作物有限 , 經濟貧弱 ...
而當時最發達的是 , 穆斯林控制的安達盧西亞平原 ,
加上穆斯林帶來的農業技術 農作物品種 , 如甘蔗就是他們引入
所以sugar都是來自阿拉伯語的 "蘇卡" 而來 ,
同樣詞源源自阿拉伯的 , 還有很多作物 數學用語 ,
當中更包括阿拉伯數字 , "支票" 的詞源其實也是 ... 也因此 ,
西班牙其實成了阿拉伯文化 , 傳入歐洲的橋頭堡
緬甸國軍殘部史
http://v.ifeng.com/video_7630749.shtml
http://v.ifeng.com/video_7637567.shtml
今日要同大家講的 , 是國軍在滇西部隊基本被殲後 ,
只剩下8軍709團和26軍278團等 , 殘軍2100餘人逃到緬甸 ...
他們即使軍傋極缺 , 數人共用一支鎗 , 一支鎗只有3~40發子彈 ,
打仍打敗了緬甸軍 , 除了保得了自存 , 而且受國際注視 ...
於是蔣介石把這些軍隊的原上司--李彌 , 派去接管軍隊
李彌當時提供讓殘軍取得 "軍" 的番號 , 以取得更多國府補給 ,
但因為人數太少 , 李彌又和陳誠有心結 , 結果被拒絕了 ,
只有搞起馬幫鴉片生意 ... 另一方面在韓戰期間 ,
美國就注意到緬甸殘軍 , 他們的立場一是想建立第三方勢力 ,
二是希望在filter_199大後方建立勢力 , 以作牽制在韓戰中方軍隊
在國府和美方的催促 軍傋支持下 , 殘軍開始進軍雲南 ...
最終打敗了 , 李彌卻聲名大脹 , 吸收了不少遊?隊和少數民族
結果佔掉了東部1/4個緬甸 , 是台灣的6倍大 ...
國府卻因為李彌的強大而不滿 , 要求他返回台灣 ;
而美國因為他不願脫離國府 , 韓戰又進入和談階段 ,
便不再支持殘軍
另一方面 , 緬甸軍再次攻來 , 殘軍在基本有效抵抗時 ,
李彌卻被召回台灣 ... 原來因為緬甸向聯合國控訴 , 國軍侵掠
而李彌當時己經國際知名 , 國府不得不召回他 ,
結果也真的撤軍 ... 但蔣介石其實是要求第3軍 第5軍留守 ,
另外一些有當地妻女的軍人 , 也不願回台
在再次抵抗緬甸軍進攻後 , 因為大陸出現 "大躍進" ,
蔣介石認為有機可乘 , 發動了小型反攻 ... 自此殘軍深入建設
建機場以更容易接收國府物資 , 還有一支特種部隊 ...
至此 , 緬軍聯合只軍共同進攻殘軍 ,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