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ard logo

標題: 不是社會的縮影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0000001    時間: 2008-5-1 12:35 AM     標題: 不是社會的縮影

港協暨奧委會公布本港120名火炬手名單,運動員未成為當然主角,其他成為火炬手的知名人士,酬庸意味甚濃,而整個遴選過程缺乏透明度,令人質疑其中是否存在私相授受情。因此,

我們認為這樣一份火炬手名單,絕非香港社會的縮影,未能符合社會的期望;當局如果真的想在香港建構和諧社會,必須深切反省今次的做法。

這樣的名單不是社會的縮影

運動員是奧運    會的主角,但是現代奧運甚至其他體育活動,需要投入龐大人力物力,需要縝密的組織,需要廣泛的社會支持等,才有可能成功主辦和推動發展;而奧運火炬作為奧運會的重要象徵,在每一個地方傳送時,都是頭等大事,備受當地各階層人士關注,因此火炬手隊伍並非運動員獨家專利,完全可以理解,問題只是火炬手隊伍透過什麼程序產生,使之能夠確切體現整體社會的多元實質。

據知這次遴選火炬手,有所謂「火炬手遴選委員會」之設,但是委員會成員是哪些人,完全諱莫如深,只知道「來自體育、教育、藝術、傳播、馬術公司及賽馬會    等界別人士」,至於如何組成?怎樣運作?外界完全不知道。委員會經過「秘密運作」之後,昨日公布了120名的火炬手名單,但是運動員為何只佔53個名額(包括港協、贊助商、北京    奧組委三方提名)?為何沒有公開提名?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    並無交代,只說「火炬手名單不止有體育界代表,亦來自不同界別,可以說是社會的縮影」。

火炬手名單真的是香港社會的縮影?可以代表香港整體社會?從兩個層面而言,霍震霆這個說法,並不成立。

首先是名單中的各界社會人士,其中可列為地區人士的(包括區議員和社團成員),盡皆親政府的建制派人士,一泛民主派    中人,一個也沒有。在政治光譜中,存在有各式取態不同的人,火炬手隊伍完全排拒泛民,充分說明「親疏有別」,社會的縮影起碼少了這一塊,無助於構建和諧社會。

其次是名單中有富豪或富豪第二代,他們對社會的貢獻,有目共睹,不能抹煞,但是放在社會的縮影來檢驗,火炬手既然有富豪,也應該有弱勢社群人士。香港社會不乏勵志的動人事,例如一度爭取安樂死的斌仔(鄧紹斌),在社會人士關懷下,現在積極面對人生,火炬手如果有斌仔入選,不但是對他努力的肯定,對於香港整體社會也是很大的鼓舞。現在火炬手名單未見弱勢社群,忽視了弱勢社群的存在,如何可以說此乃社會的縮影?

因此,就政治光譜、代表貧富的富豪和弱勢社群而言,火炬手名單都有所欠缺,不能說成是社會的縮影。如果這樣的名單硬要說成是社會的縮影,那只是個別人士,或是特定利益團體的社會的縮影而已。

車菊紅張偉良竟然榜上無名

至於成為火炬手的運動員,是多是少,見仁見智,但是過去運動員為香港拼搏所取得的成就,他們大量付出,實質回報卻可憐地微薄,參與傳送奧運火炬,是對他們的最大補償,也是藉此表揚他們的最好機會,從這個角度看,應該讓更多曾經為香港爭光的運動員成為火炬手,作為社會對他們的回報。以此而言,運動員佔火炬手的比例,能夠愈高當然愈好。

例如香港體育學院的網頁,有「金牌運動員點將錄」專頁,表揚曾經為香港爭光的運動員,向他們致敬,並藉此策勵後起之秀。這個網頁列出了43名香港金牌運動員,除了1998年奪得亞運保齡球金牌的許長國已經因病逝世以外,名單上還有42人,今次有幸成為火炬手的只有6人,其他36人之中,包括1986年為香港奪得首面亞運金牌的車菊紅、1996和1998年先後揚威傷殘人士奧運會和世界輪椅劍擊賽的張偉良,當日他們兩人的成就,全港市民與有榮焉,現在都無緣傳送火炬,對他們而言,毋寧是個人的遺憾,而對香港社會而言,對他們或許是一份虧欠。

奧運火炬手名單最令人詬病之處,是整個過程完全無透明度,外界無從知道火炬手是怎樣挑選出來的,這種黑箱作業運作,必然誘發私相授受之思。事實上,名單在有話語權人物操控下,出現向有權有勢的人傾斜的痕,甚為明顯。奧運本來是一個很好地讓社會緊密團結的機會,但是火炬手名單卻與此背道而馳,不但未能達到團結社會的目標,更不幸地起進一步撕裂社會的效果,確實令人十分遺憾。




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(http://26fun.com./bbs/) Powered by Discuz! 7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