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ard logo

標題: 要幫助那些比你更精明的人們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go2007    時間: 2008-10-15 11:45 AM     標題: 要幫助那些比你更精明的人們

[王竹語職場36計之16] - 要幫助那些比你更精明的人們

《戰國策.魏策四》裡有個故事提點我們:助人之後,最重要的是,不要念念不忘。原來,助人最難的地方,是在助人之後自己的態度。從這個角度切入思考,助人真是一門藝術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信陵君魏無忌殺死魏將晉鄙,奪得軍權,率軍趕往邯鄲救趙,結果大破秦軍,使趙國免於亡國。當趙孝成王親自到郊外迎接時,魏臣唐且對信陵君說:「我聽說:『事情有不可知道的,有不可不知道的;有不可忘記的,有不可不忘記的。」

「是什麼意思呢?」信陵君問。

唐且答道:「人家恨我,不可不知被憎恨的理由;我恨人家,不可以讓別人知道恨他的原因。人家對我有恩,不可以忘記;我對人家有恩,不可以不忘記。如今閣下殺晉鄙,救邯鄲,破秦人,存趙國,對趙國恩同再造。現在趙王親自到郊外來迎接閣下,閣下千萬不能高姿態,要低調會見趙王哪!而且,我希望閣下不要把對趙國的恩德一直記在心上。」

信陵君恭敬地說:「我很樂意接受先生的指教。」
~魏策四.信陵君殺晉鄙

* * *

唐且要信陵君別念念不忘對趙國的恩澤。因為幫了別人,很難忘記,特別是對方似乎完全不當一回事,那就令幫助者更在意;幫了別人,更難不期待別人回報些什麼,當然不是說一定要對等回報,至少也要表達心意,聊勝於無。

F.J.斯佩爾曼(1889-1967),羅馬天主教在全國的紅衣主教,有「美國教皇」之稱。當人們問他如何取得如此顯赫的神職的,如何能在生活中如魚得水的,他誠實地告訴了人們一個故事:

當斯佩爾曼還只是個八歲的小男孩時,他就常常很乖巧地跑到了父親的雜貨站裡幫忙。他看到父親經常在物質和情感上幫助那些很聰明也很落魄的人,便問了他父親為何要這麼做。

他父親講了一句使小斯佩爾曼終生難忘的話:「要幫助那些比你更精明的人們,那樣你日後就會不費力氣地找到他們。」

但是,如果被幫助的人忘恩負義呢?

聖人卡比爾給我們舉過這樣一個例子:

一隻蠍子在水中,極危險。他試著去抓牠,想把牠從水中救到平地。但當他碰到蠍子時,蠍子就螫他,他痛得很厲害,不得不將手略略收回了一點。過了一會兒,他再次伸出手,但蠍子還是螫了他一下。如此一來,聖人卡比爾就不得不再次抽回受傷的手,然而他為了救蠍子,仍不斷伸手。他的同伴向他鞠躬並問道:「你在做什麼?難道你不知道牠還會再螫你嗎?」

卡比爾說:「正是,我很清楚。」

「那你為什麼還要一直出手,一直被螫呢?」

他回答道:「我不是為挨螫才伸出手去,我是要救牠!」

另一個人說:「你想幫牠,可牠的天性就是螫人。」

卡比爾回答:「如果牠不能改變牠的習慣,那我為什麼要改變我的習慣呢?這是我做事的方式,我不會改變的;就像牠也不會改變牠行事的方式。」

「助人」是一種做事方式,本身就充滿了智慧、真理和愛,我們會從中得到滿足,所以唐且要信陵君不要把對趙國的恩德一直記在心上。施恩者不記,尚屬正常,被助者也不記,亦不離奇。我們不應被對方的忘恩負義所動搖,不應認為我們的行為方式不夠好或是還不完備,也不要認為其中有任何錯誤。如果其他人的行為方式不好,那是他自己的問題。職場很多這樣的人:接受幫助之後連謝也不說一聲,好像別人幫他都是理所當然,天經地義似的。

人們隨機進入你的生活,隨機離開,生活就是這樣的;但我們的思想、行為和語言早晚會回到自己身上,而且屢試不爽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文章來源 http://www.morningstar.com.tw/bookcomment-2.aspx?BOKNO=1002051





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(http://26fun.com./bbs/) Powered by Discuz! 7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