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ard logo

標題: 菩薩的故事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bengrace50    時間: 2005-6-6 08:06 PM     標題: 菩薩的故事

菩薩的故事 (一)

彌勒菩薩的故事


若說佛在世時親自收皈的菩薩弟子要算是彌勒菩薩了,彌勒菩薩又名阿逸多,意譯作慈氏。彌勒菩薩與觀音、地藏、文殊等大菩薩是中國人熟識的菩薩,而唯獨彌勒菩薩是佛在世時親自收皈的菩薩比丘弟子。很多不通曉佛法的人會叫這位菩薩作『彌勒佛』。 其實嚴格來說這位『彌勒佛』應叫作『當來下生彌勒尊佛』。 因為他現在仍在欲界天中的兜率天。  這個兜率天有個內院,是每位將在娑婆世界(我們這個世界)成佛一生補處菩薩(下一生將會成佛的菩薩)的世界。 他將會繼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之後成佛的菩薩。 彌勒菩薩其實比本師釋迦牟尼佛更早修行,但因修行方式不同,故在賢劫(我們現在的時代叫賢劫,將有一千位佛陀出世,即自過去拘留孫、拘那含牟尼、迦葉、釋迦牟尼之四佛,及當來出現之慈氏、師子焰乃至樓至等千佛,稱為賢劫千佛。)中反而比本師釋迦牟尼佛遲一位成佛。

在【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】中,本師釋迦牟尼佛曾對弟子們介紹過彌勒菩薩的本生事跡。在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時,有個世界名叫勝花敷。  當時有位佛號彌勒,恒常以慈心四無量法教化一切(又作四無量心、四等心、四等、四心。即:慈、悲、喜、捨四心。(一)緣無量眾生,思惟令彼等得樂之法而入「慈等至」,稱為慈無量。(二)緣緣無量眾生,思惟令離苦之法,而入「悲等至」,稱為悲無量。(三)思惟無量眾生能離苦得樂,於內心深感喜悅,而入「喜等至」,稱為喜無量。四)思惟無量眾生一切平等,無有怨親之別,而入「捨等至」,稱為捨無量)。那位佛說的經名【慈三昧光大悲海雲】,如果有人得聞此經,即可超越百億萬劫生死之罪,必得成佛無疑。

  當時彼國中有大婆羅門(最上位之僧侶),名一切智光明,聰慧多智廣博眾經。他知道佛出世說【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】,即以一切義論問難那位佛,但他又甚可能成功呢?  故此,他縱使盡其辭辯仍不能成功。 於是便心悅成服並皈依為佛弟子,並說道:『我今於佛法中,誦持【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】,以此功德願於未來過算數劫,必得成佛而號彌勒。』於是捨棄家庭進入深山帶髮修行,八千歲中過箸清心寡欲並以乞食(不同於乞兒,修行人化緣叫乞食)過活,誦持【大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】,一心除亂。

  當時世間有流星雨出現,而該國國王因淫荒無度致彗星橫流、連雨不止、洪水暴漲。 仙人(即一切智光明)端正禪坐,經過七日,且沒有進食。 而在仙人修行的林中有五百隻白兔,兔中有一兔王,兔王及其子見仙人七日不食,於是說:『這位仙人為成佛道而不食多日,看來他命不久矣。 他若因此而亡,佛法將會不能長留世間,我加今應當為無上大法可長留世間而不惜身命。』  牠於是向各兔子宣告:『世間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恒如此的。 眾生愛惜身命縱使生生死死亦未曾為佛法作過半點力。 我現在希望為一切眾生作大橋梁,令正法長留世間而供養法師。』

  當時兔王再為群兔說了以下一偈:

  『若有畜生類 得聞諸佛名 永離三惡道 不生八難處

    若聞法奉行 生處常值佛 信法無疑惑 歸依賢聖僧

    隨順諸戒行 如是疾得佛 必至大涅樂 常受無上樂 』

  當時兔王說完此偈便向各兔子宣告:『我現在希望以身供養佛法,你們可以各自隨自己意願喜歡而決定。 因為我從無量劫(一千六百八十萬年,稱為一小劫)以來經歷無數生死,因為貪念、嗔怒以及愚痴而墮入畜道。 而且生死死亦未曾為佛法作過半點力,我現希望令正法長留世間而以身捨命供養法師。』

  當時山樹神立即積集薪木燃火,兔王母子便圍遶仙人足滿七周行禮後說:『大師!我現希望令正法長留世間而供養尊者。』仙人就說:『你是畜生,雖然有慈心,但又如何能夠做得到呢?』兔王答:『我現希望令正法長留世間而以身供養仁者,令諸等眾生得以受佛法的利益。』兔王說完便對其子話:『你則可隨意找些水草,用心思惟正念佛法僧三寶。』

  當時兔子聽到母親所說,便跪著詭:『如母親所說,我亦樂意供養無上大法。』說完便自投火中,兔王亦隨後投入。

  當於菩薩(即兔王母子,因牠們的為佛法精神,故名為菩薩)捨身之時天地大動,甚至達至色界及其它諸天。 而諸天人都下天花供養他們。當他們的肉熟了之後,山樹神對仙人說:『兔王母子為供養尊者投身火中,如今他們的肉已熟,你可以食了。』但仙人聽到後悲傷至不能言語,他放下佛經於樹葉上後又說一偈:

  『寧當然身破眼目 不忍行殺食眾生

  諸佛所說慈悲經 彼經中說行慈者

  寧破骨髓出頭腦 不忍啖肉食眾生

  如佛所說食肉者 此人行慈不滿足

  常受短命多病身 迷沒生死不成佛』

  仙人說完此偈後發誓言:『願我世世不再起殺念、永不食肉,並專止於白光明慈之境,最後成佛並制斷肉戒。』 說完後,自己亦投入火坑,於是時天地六種震動,天神等令各樹大放光明,金色光照曜照千個國土。 當時那個國中的人民,見到金色光由山樹中發出,於是來至該處並見到仙人及以二兔死在火中,又見到仙人所說偈并得佛經,於是將偈語及佛經持給國王,國王聞得此法後傳告天下,令聞得此法的人皆發無上正等真道心。

 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:「當時的白兔王便是如今的我,而兔兒子便是如今的羅羅(羅羅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,也是聲聞十大弟子之一,不壞禁戒,能誦讀不懈,故稱「密行第一」),當時的誦經仙人便是如今的彌勒大菩薩。 當我涅槃之後五十六億萬年,他會於穰佉轉輪聖王國土的華林園中金剛座的龍華菩提樹下成佛,並宣講佛法。」

本師釋迦牟尼佛亦曾在【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】中對優波離(奉持戒律,無絲毫觸犯,故稱「持律第一」)說:「彌勒菩薩於未來世,當為眾生,作大歸依處!若有歸依彌勒菩薩者,當知是人,於無上道得不退轉。彌勒菩薩,成佛陀時,如此行人,見佛光明,即得授記。」 『佛滅度後,四部弟子(即出家及在家男女),天、龍、鬼、神,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,當作是觀:繫念思惟,念兜率陀天,持佛禁戒,一日至七日,思念十善,行十善道。以此功德迴向,願生彌勒前者,當作是觀。作是觀者,若見一天人,見一蓮花,若一念頃,稱彌勒名,此人除卻千二百劫生死之罪。但聞彌勒名,合掌恭敬,此人除卻五十劫生死之罪。若有禮敬彌勒者,除卻百億劫生死之罪。即使不生天上,未來世中,亦於龍華菩提樹下,亦得值遇彌勒佛,發無上心。」


傳說中彌勒菩薩的化身之一:布袋和尚
五代後梁開平年間(九○七~九一一年),四明奉化(浙江省)突然來了一位行為怪誕的和尚,皺著額頭,腆著大腹,身背一條大口袋,逢人便乞,見物便討,討來的東西隨手便放入口袋之中。說也奇怪,那口袋似乎有了魔法,無論放進多少東西總是不滿。他是誰?從哪裡來的?大家誰也不知道,總之他身上有一種神秘的東西。好在奉化民風淳樸,人們見他生活窘迫,只要他乞討,能給便給了。這樣,那位奇怪的和尚便在奉化住了下來。因為不知姓名,又見他一條布袋終日不離身,人們便稱他為「布袋和尚。」
布袋和尚雖然奇怪,卻也有許多好處:一是他為人隨和,乞討的時候也不過分,一般總是只要一文錢。二是他能預言人事,而且凶吉皆有效驗,所以每天找他來占卦算命的人極多;布袋和尚也不怕麻煩,只要有人來,必定給來人占上一卦。三是他與孩子們很合得來,在他身後經常跟著一大群孩子,與他一起嬉鬧。
在孩子們的眼中,什麼都是有趣的。有一天,他們突然使起壞來,追著布袋和尚滿街亂跑。他們是想看看布袋和尚的布袋中到底有什麼寶貝。布袋和尚被追得沒辦法,只好在大街上把東西倒了出來。哪裡是什麼寶貝,不過是缽孟木鞋、魚肉飯菜、瓦礫石塊而已。孩子們大失所望,布袋和尚的興趣卻來了。他把倒在地上的東西一件一件地撿起,口中不停地念道:「這是什麼?噢,是飯缽。」「這是什麼?噢,是孟盆。」「這是什麼?噢,是瓦片。」「這是什麼?噢,是磚頭。」如此等等,直到他把地上的東西撿完了,口中的話才念叨完畢。最後,不知從哪兒弄來一塊糞便,用紙包著說:「啊呀,這不是彌勒內院裡的東西嗎?怎麼跑出來了?」說罷也隨手放入布袋之中。這下可把孩子們嚇跑了。
有一次,布袋和尚在道上呆呆站著。正好有一僧人路過,僧人問:「你站在這兒幹什麼?」布袋和尚說:「我在等個人。」僧人說:「等人?是等我吧,我已經來了。」布袋和尚便伸手入懷,摸出一個橘子遞過去。那僧人一看有橘子吃,急忙伸手去接。可布袋和尚卻把手縮了回去,說:「噢,你不是那個人。」
又一次,一位僧人想看看這位布袋和尚有何修為,問道:「什麼是佛祖西來意?」布袋和尚放下口袋,叉手站在那兒,一句話也沒說。僧人又問:「只這樣,沒別的了嗎?」布袋和尚又布袋上肩,拔腿便走。那僧人看對方是個瘋和尚,也就起身離去了。哪知剛走幾步,卻覺背上有人撫摸。僧人回頭一看,正是布袋和尚。布袋和尚伸手對他說:「給我一枚錢吧!」
布袋和尚到底是誰?此事只有奉化蔣摩訶知道。蔣摩訶特別敬信佛法,對僧人尊敬至極。在別人看來,布袋和尚雖然怪誕,但蔣摩訶卻發現,與他交往是件非常有趣的事。所以,蔣摩訶便成了布袋和尚的朋友,常隨布袋和尚一起遊玩。
時候長了,他知道布袋和尚本來叫契此,曾到過閩中一帶。在閩中,有位陳居士對布袋和尚供奉得很周到。陳居士曾問他年紀多大,他回答說:「我的布袋與虛空同年。」原來,布袋和尚不想在閩中呆了,便來到了奉化。本來,蔣摩訶知道的也就是這些,直到有一天,他突然發現布袋和尚的重大秘密。那天,他與布袋和尚一起到河中洗澡,突然發現布袋和尚的背上有個洞眼。蔣摩訶一下便想起佛像背後的洞眼來,他指著布袋和尚說:「你是佛。」布袋和尚忙叫小聲,告訴蔣摩訶說:「千萬不要讓別人知道。」自此之後,蔣摩訶便跟著布袋和尚念《摩訶般若波羅密經》,也不敢把布袋和尚是佛的情況宣揚出去。
到貞明二年(九一六年),布袋和尚於岳林寺東廊盤之上坐化了,死前留偈說:「彌勒真彌勒,合身千百億;時時示時人,時人自不識。」人們將他葬在封山。據說,當他入葬之後,仍有人在道上見過他。他對人說:「我不小心把鞋帶來了,得趕緊還回去。」說完就走了。那人回到家中,方知布袋和尚已經去世,便把自己在路上見過布袋和尚的事說了。大家不信,跑到山上挖開布袋和尚的墳一看,果然只剩下一雙鞋,人已不見了。

彌勒菩薩 (兜率天內院相)在今天的佛教寺廟中,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尊面帶笑容、大腹便便、交腳而坐的佛像,祂就是彌勒菩薩。有人還送給他一副對聯說:「大肚能容,容世上難容之事;開口常笑,笑天下可笑之人。」這位彌勒菩薩的形象據說就是當年的布袋和尚,人們說,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。

傅大士(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)

  傅翁,字玄風,號善慧,南朝齊梁年間人,生於浙江義烏。曾於松山之巔依雙樹建庵自居,遂自稱為「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」,世人稱為雙林大士。大士白天種植蔬菜瓜果,晚上與妻子妙光講敷佛法,日耕夜讀,過著隱逸山林的田園生活。因其善講佛經,七年之後,門下便匯集了成群的弟子,傅大士的高名也就漸漸傳了出去。
中大通六年(五三四年),梁武帝蕭衍聽到傅大士的名氣,降詔請入宮中說法。武帝聽說大士很有神通,下詔之後便令人鎖起宮中諸門,想藉此考驗一下大士的神通能力。大士來到,以木槌輕扣一門,宮中諸門悉為洞開。大士毫不遲疑,一直走入善言殿,武帝正在此殿中等候。武帝一看傅大士果然神通不凡,很想知道他的能力是跟誰學到的,便問道:「敢問哪位高僧是你的老師?你師於何人?從於何人?事於何人?」傅大士回答:.「我從無所從,師無所師,事無所事。」武帝沒辦法,只好設宴款待一番,請居鍾山定林寺。
大同五年(五三九年),武帝詔傅大士入壽光殿,請講《金剛經》。傅大士一拍座前茶桌而起,說:「《金剛經》講畢。」梁武帝莫名其妙,請求再講一次。傅大士便要來一塊拍板,走到武帝跟前,一邊拍武帝面前的茶桌,一邊唱出一首共四十九句的頌歌,唱罷起身而去。一日,傅大士頭戴道冠、身披袈裟、腳穿俗鞋見梁武帝。武帝問:「你是僧人嗎?」大士以手指道冠。武帝又問:「這麼說是道士了?」大士以手指俗鞋。武帝道:「原來是個俗人啊。」大士又以手指僧衣。
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,佛教經典日漸增多,已有不可勝讀之勢。傅大士想到了這一問題,他想,佛經這麼多,人們雖信仰佛教,但許多人根本不識字,沒辦法讀經;或有人雖能識字,卻沒閑暇閱讀。他於是建造一大佛龕,中心立一圓柱,自圓柱向四面八方伸出幾排經架,上面置滿佛經,稱為輪藏。他對人說:「有人如能進入輪藏之室,便可生生世世為人;能旋轉不計其數者,所積功德與誦讀佛經無異。」自此之後,中國佛教寺院很多都設置輪藏殿,而於輪藏之前則塑立傅大士像,作僧衣道冠儒履打扮。後來佛印禪師賦詩贊曰――        道冠儒履釋袈裟,和會三家作一家。
忘卻率陀天上路,雙林癡坐待龍華。
  陳天嘉二年,大士於松山頂遶連理樹行道。他感到七佛相隨。釋迦佛引前而維摩居士 (維摩居士乃為佛陀之在家弟子,乃中印度毘舍離城之長者。雖在俗塵,然精通大乘佛教教義,其修為高遠,雖出家弟子猶有不能及者。)接後。 釋迦佛數次與其說:「為我補處也。 (繼我之後成佛吧)」之後那個山突然有黃色的雲盤旋蓋箸山峰。當時亦同時有位慧和法師無疾而終。而嵩頭陀於柯山靈巖寺入滅。

  大士知道後說:「嵩公現於兜率天等我。我一定不可久留啦。當時四周的花木立時枯謝。」

  太建元年己丑四月二十四日對大眾開示:「我們這個身甚為可厭且為惡眾苦惱所集。必須慎防三業(慎防犯下身、口、意業) 並要精勤修六度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「智慧」)。若果墜入地獄便難以得脫。你們必須經常懺悔罪過。」

  之後又說:「我去後不得移動我的寢床。七日後有佛法猛利的上人(出家人)持像及鍾來鎮到這裡。」

  弟子問:「那麼師父往生後如何處理肉身?」

  大士答:「山頂焚之。」

  又問:「如果不成功又如何?」

  大士答:「千萬不可棺斂。移屍於甓上作壇。屏風周圍繞絳紗覆蓋箸它。上面要建浮圖以彌勒像處於其下。

  弟子又問:「諸佛涅槃時都會說功德。師父從何及以何因緣而來可以說給我們知嗎?」

  大士答:「我從第四天來為度你們。繼釋迦佛成佛。大品經云。有菩薩從兜率來。諸根猛利疾與般若相應。即吾身是也。」 說完後趺坐而終。壽年七十三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菩薩的故事 (二)

觀世音菩薩


介紹完佛陀當年親自收下的出家菩薩弟子---彌勒菩薩後,再介紹一下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菩薩們。  我們中國有四大菩薩經常禮拜的,觀世音、地藏、文殊、普賢四位大菩薩。 相信當中以觀世音菩薩及地藏菩薩兩位最為人熟悉。 就讓我介紹一下祂們的故事吧。 今日先講觀世音菩薩。

觀世音菩薩---闡揚淨土教法的聖眾  
觀世音。梵語稱‘阿那婆婁吉低輸’,現今在西方極樂世界,是一生即可續補佛位的大菩薩。按照《悲華經》的記載,在過去的時劫中,當阿彌陀佛仍然為轉輪聖王的時候,觀世音菩薩即為此王的第一太子,名為‘不眴’。當時寶藏如來為轉輪王授記以後,不眴太子上前稟白佛陀說:“世尊,今日我以廣大音聲,告知一切眾生,我所具有的種種善根,全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(無上正等正覺)。願我行菩薩道的時候,若有眾生遭受到種種苦惱恐怖等事,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,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,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的時候,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,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。如果他能夠憶念著我,稱念我的名號,而那個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,被我天眼所見,如是一切苦難眾生,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者,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果。世尊,我今天更當為了眾生的緣故,發起最上殊勝的大願,期願假使當轉輪聖王(阿彌陀佛),在西方淨土安樂世界,作完種種諸佛度化眾生的勝事,入於無餘涅盤之後,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時,我將在那時,修菩薩道利益眾生。當無量壽佛正法,在初夜分滅去之後,我即刻在其後的夜裏,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佛果,繼續度化一切眾生。”
  
當時寶藏佛,馬上為他授記說:“你觀察憶念諸天人民、以及三惡道中一切眾生,而生起大悲心,為了斷除眾生一切的苦惱,為了令眾生住於安穩快樂的處所之緣故,我今日應當命名你為‘觀世音’,無量壽佛入涅盤後,第二個恒河沙數等阿僧祇劫,彼國土轉名為‘一切珍寶所成就’世界,所有種種莊嚴寶物,無量無邊,是安樂世界所不能及的,你在菩提樹下,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號為:‘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’。”
  
又根據《觀世音菩薩、得大勢菩薩受記經》記載:釋迦牟尼佛說:“在過去廣大久遠無量不可思議阿僧祇劫,有世界名‘無量德聚安樂示現’,佛號‘金光師子遊戲如來’,其佛國土的清淨莊嚴,是言說讚歎所不能窮盡。在彼佛佛法教化的區域之內,有一個國王名曰‘威德’,稱王於一千個世界之中,那時威德王,在他的園林樓觀當中,入於三昧禪定的時候,在國王左右有兩朵蓮華,從地裏湧出,有兩位童子,化生于蓮華之中,與威德王一起前往佛陀的座前,頭面接足頂禮世尊,聽佛說法。
  
當時兩位童子即說偈頌曰:‘諸天龍鬼神,聽我師子吼,我們今天在如來前,立大誓願發菩提心。生死流轉無量劫來,想要推算其源始邊際而卻不可知(不可得)。諸佛為了度脫一個眾生的緣故,尚且無數劫地行菩薩道,何況如今只是數劫的時間,即可度脫無量眾生,圓滿修行菩提之道,卻反而生起疲乏厭倦的心呢? 我等若從今日起,仍然生起貪欲心,如是則為欺誑十方一切諸佛。如果仍起瞋恚、愚癡、染汙、慳貪、嫉妒等心,亦複如是。 今日我等說真實語,遠離虛妄不實之心。 我等若從今日起,起於聲聞自利的心,不樂於度脫眾生的菩提大道,如此則是欺騙世尊。 我等亦不求緣覺聖果,不只是自我濟度利益己身,我等必定於萬億劫中,以大悲心度脫眾生。 如同今日世尊的國土,清淨安樂美妙莊嚴,願我成佛道之時,我的國土超越此百千億倍的莊嚴。 我國土中沒有聲聞眾,也沒有緣覺乘,只有發菩提心的大乘菩薩,其數目無有限量。 一切眾生清淨無垢,悉皆具足最上勝妙的喜樂,出生在正知正見的佛法當中,總持一切諸佛法藏。 我們這些誓願如果真實不虛,應當震動三千大千世界。’
  
當二位童子說完如是偈頌之後,即時大地普遍震動,百千眾多的樂神及種種樂器,演奏發出和諧優雅的樂音。 光明亮麗的微妙服飾,旋轉地從天上降落下來,諸天天神在虛空中如雨般地散落種種美好末香,其所散發的香氣普遍地流溢熏染開來,歡喜愉悅了眾生的心。 當時的威德王難道還有別人嗎? 那就是我釋迦牟尼是也,而那時的兩位童子,就是現今的觀世音、以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。
  
此二位大菩薩,于金光師子遊戲如來之處,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 將來無量久遠不可計數時劫之後,阿彌陀佛當入涅盤。 入涅盤後,正法住世的時間,與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壽命相等。 阿彌陀佛住世及入涅盤後,所度化的眾生,其數量悉皆相同平等、無量無邊。 阿彌陀佛入涅盤後,某些眾生即見不到佛,但如果有菩薩證得念佛三昧者,即可時時見到阿彌陀佛的法身常住不滅。 阿彌陀佛示現滅度之後,極樂世界一切寶物,流水浴池各色蓮華,以及眾寶所成的一切行樹,仍然恒常演說法音,與阿彌陀佛親身說法沒有差異。
  
極樂世界正法時期滅盡之後,於當夜過中夜分,明相現前時,觀世音菩薩在七寶菩提樹下,結跏趺坐,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名號‘普光功德山王如來’,其佛國土,自然而然七種寶物,以種種巧妙排列和合而成。其國土世界莊嚴美妙的情景,即使諸佛世尊,經過如恒河沙數的時劫,也沒有辦法說得窮盡。其國土之中沒有聲聞緣覺這種名號,純粹都是發菩提心的大菩薩,充滿了整個國土,這個國土世界名稱‘眾寶普集莊嚴’。 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隨著他住世的年歲,得大勢菩薩皆親近供養不相遠離,乃至於到入涅盤時。入涅盤後,得大勢菩薩仍然奉持正法,一直到普光功德山王如來的正法滅盡。 正法滅盡之後,得大勢菩薩即在此國土,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名號:‘善住功德寶王如來’。就如同普光功德山王如來一樣,他的國土世界、所放的無量光明、所具的無量壽命,以及諸菩薩的數量,乃至正法住世的期限,全部平等不二毫無差別。”
  
如同上面兩部經所記載的,觀世音菩薩于因地初心所發起的本願功德,及攝取淨土莊嚴佛國的德行,與阿彌陀佛本起因地的發心,了無差別。因此其成佛果地的清淨莊嚴,是如此的殊勝。其他如三十二種因應眾生苦難的隨類應化身,十四種布施眾生無所畏懼的無邊神力,四種不可思議無作無為的勝妙德用,具足一切無礙神通,廣修種種善巧方便,完備的描述就像《楞嚴經》、《法華經》,及其它諸經所說的,現在並不全部引用節錄。
  
又《大悲經》言:佛在補陀落伽山,觀世音菩薩的宮殿,眾寶莊嚴的道場之中。 當時觀世音菩薩,於大會中密放神通,光明照曜十方剎土及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,天宮龍宮諸尊神宮皆悉震動,江河大海鐵圍山須彌山,土山黑山亦皆大動,日月珠火星宿之光皆悉不現。於是總持王菩薩見此希有之相怪未曾有,即從座起叉手合掌以偈問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誰所放。 此時觀世音菩薩,自己說明自己於過去無量億劫前,在千光王靜住如來處所,承受學習‘大悲心大陀羅尼’,即刻從初地菩薩頓時超越到第八地菩薩,應時具足千手千眼。由於受持此大悲神咒的緣故,生生世世所在之處,皆得恒常在諸佛面前蓮華化生。因此觀世音菩薩發誓願說:“假使有眾生,能受持讀誦大悲神咒者,若不能往生諸佛清淨國土者,我即發誓不成無上正等正覺。”
  
觀世音菩薩說完之後,釋迦牟尼佛告訴大眾:“此觀世音菩薩,於過去無量劫中,早已究竟成佛,名號‘正法明如來’。由於他的大悲願力,為了發起一切菩薩的菩提心,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,仍然示現為菩薩。你們大家應當常常供養觀世音菩薩,專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,可以得無量的福德,可滅無量的罪業,臨命終後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。”根據這段經文,應當可以知道恭敬供養觀世音菩薩、以及專稱觀世音菩薩名號,以此迴向往生極樂世界者,與那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人,同樣都能夠往生淨土,此二者福慧果報大略是相同的,福德善根也相等,請諸位修行者深思之。

  觀世音菩薩用怎樣的態度和方式來廣度眾生呢?這就要說到「三十二應遍塵剎」了。三十二種應身,典出《楞嚴經》卷六,也就是觀音菩薩為了適應各種不同根性及類別的眾生,他可化現三十二種不同的身份,為之說法教化,那便是:佛身,獨覺身、緣覺身、聲聞身、梵王身、帝釋身、自在天身、大自在天身、天大將軍身、四天王身、四天王國太子身、人王身、長者身、居士身、宰官身、婆羅門身、比丘身、比丘尼身、優婆塞身、優婆夷身、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身、童男身、童女身、天身、龍身、藥叉身、乾闥婆身、阿修羅身、緊那羅身、摩呼羅伽身、人身、非人(有形無形、有想無想等的變化身)。
實際上,在佛經中的觀音,例如《楞嚴經》及(普門品)所舉,為了化度眾生的需要,固可應現種種形態的婦女身,但也可現種種形態的男人身。觀音菩薩的本身,乃是相好圓滿的大丈夫,即如《八十華嚴》的六十八卷所說,印度南方海上,補怛洛迦山的觀音,便稱為「勇猛丈夫觀自在」,根據研究,中國的觀音聖像,在唐朝以前,是大丈夫相,唐朝以後,才有女相的觀音像出現。
  
將觀音做成女相,是由於觀音常現婦女身度人的緣故。據《觀音感應傳》中記載,在唐憲宗元和十二年,陝右地方的人尚不知有三寶,有一天突由金沙灘上來了一位絕色美貌的少女,手提魚籃,到那裡賣魚,許多的男人,都為這個賣魚女的美艷傾倒,向她苦苦求婚,賣魚美女說:「我祇一人,怎麼能嫁你們這許多的人呢?好吧,如果誰能在一夜之間背熟(普門品)的,就嫁給他。」第二天,能背者竟有二十人,賣魚女又說:「我還是不能嫁給你們二十個人,能在一夜之間背熟《金剛經》的,我就做他的妻子。」結果尚有十人能背。賣魚女再要他們在一夜之間背熟一部《法華經》,終於僅有一位姓馬的青年做到。但是萬萬想不到,在新婚之日,女的剛到新郎家裡,就患急病死亡,並且立即腐爛,祇好馬上收殮埋葬。這位姓馬的青年,心中的悲痛,可謂到了極點。幾天之後,又來了一位僧人,勸他開棺看看,棺中並無屍首,僧人便告訴他說:「這不是什麼賣魚的女郎,實是觀世音菩薩的示現啊!」說完話,這個僧人也不見了。

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 (煮雲法師著)

故事(1) 向蛇王借山菩薩顯神通


故事是這樣的:相傳普陀山,山上有一個蛇王,率領牠的子孫,盤據在這個山上,大有「此山是我開,此樹是我栽」之勢,甚麼人也不敢來侵犯牠的地盤。有一次觀世音菩薩變成一個老比丘,來向蛇王借山開道場,以廣度娑婆世界的迷昧眾生,蛇王為了要保持自己的權益起見,執意不肯。牠說:「這是我子孫萬代帝王之業的根據地,怎麼可以隨便借給你和尚開道場,度化眾生呢?」菩薩見蛇王蠻不講理,也就不客氣的說道:「你有甚麼能為可以大膽的拒絕我不借呢?」蛇王見菩薩問他有何本領佔據不借,牠說:「我能現出原形來,圍繞此山三匝。」菩薩笑而不信的說:「你真能現原形繞三轉的話,我就不向你借山;如果沒有本領,不能繞山三匝,那時又怎麼說呢?」蛇王慨然的說:「這是我平常繞慣了的,那裡有不能的道理?假使我圍不到時,我一定把山借給你開道場!」菩薩說:「一言為定,不可失信。」蛇王挺起胸脯來說:「大丈夫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。」說罷搖身一變,現出原形來是一條千年怪蟒,又粗又長,慢慢的開始圍山,菩薩這時也運用神通妙法,把這座山慢慢的放大;蛇王圍圍圍,菩薩的山也放放放,結果一匝還沒有到,蛇頭和蛇尾都連接不到。菩薩見蛇王無能為力了,笑著對牠說道:「現在你不能圍繞三匝,還有甚麼話說?山該借與我開道場了!」蛇王無可奈何的說:「今天不知倒了甚麼運,每次我都能圍三匝,今天怎麼一轉都圍不上?借是可以借給你,不過你也顯一點神通給我看看,才能使我甘心認輸!」菩薩說:「那很容易!我手一指,這個地上的一塊石頭上馬上能夠現出紫竹來!」說罷用手一指,忽然那塊白石上就現出無數的紫竹來,據說就是那塊紫竹石。後來有許多朝山進香的男女們,都攜帶小紫竹石子,帶回去做紀念品,這就是普陀山紫竹林的由來和出典。  

傳說蛇王雖然無條件把山借給菩薩開道場,但他要菩薩說出一個歸還的日期來,到時候可以物歸故主。菩薩對蛇王說:「那一天全山聽不到我的弟子敲木魚的聲音;或者千步沙前的海潮音聲不響了,那時我就把山讓還給你」。普陀山現在發展到三大叢林,八十餘家院庵,一百六十多個茅蓬,所以每天木魚音聲是不會斷的。或者現在時局變動之際,普陀山聽不到青磬紅魚的音聲,恐怕就是這蛇王來討山了,不過海潮的音聲是永久不會斷絕的呀!最奇觀的是海潮拜浪,不管吹起甚麼東南西北風,千步沙的海潮是始終不會隨風轉浪的,仍然是一波一波的撲向這一邊來。有人說:「這是海潮拜浪」,無情的潮水也知道朝拜觀世音菩薩。如果遇見大風激盪,那千步沙的波浪,若雷轟雲湧,眩目震耳,來若飛瀑,止若曳練,倏然萬變,不可名狀,筆者往往遇著大風擊浪的時候,一個人溜奔到海邊,站在千步沙石上欣賞這俗人難得一見的大海之奇觀,那一種身心蕩然的境界,不是筆墨所能形容於萬一的。


故事 (2) 業障消除菩薩光中現瑞相

經云:「眾生心垢淨,菩薩影現中」,我們往往看不到菩薩現身,那是我們業障深重,不要怪人,「各有前因莫羨人」,這是不錯的。我有一個同學密顯法師,他和我一樣的是一個業障鬼子,他到梵音洞看過幾次,都沒有看見,他在前山住茅蓬,為了要親見大士聖像,每天要往返二十幾里路,第一次去看不見,第二天再來,跪上一兩點鐘,仍然是看見亂石堆子,什麼也看不到。第三天再來,跪拜懇禱,痛責自己的業深障重,無緣見佛,可是仍然看不見一個所以然來。第四天再來,他對我說:「我每天來一次,不達目的誓不休,如此的跑了二十多天,結果得到最後勝利,親見光中顯佛,如願而還。」這位法師如果沒有至誠心和恆常心,沒有每天跑幾十里路的傻勁,那裡能目睹聖像呢?我們從這一點看來,如果我們沒有福德因緣,去過一次看不到,絕不可因此灰心,也不能認為這是迷信神話,更不能加以侮辱和毀謗。我們要痛悔前愆惡業,業消障除,我們方能和其他的人一樣,很容易的看到聖像。假如我們不求自責,反加辱罵,那是罪過不小,果報身受,不要怨天尤人。


無緣見佛破口大罵遭惡報

筆者為什麼要說這一段話?目的是要請未去過普陀的讀者,和已去過普陀未見聖像的讀者,千萬不可因自己沒有親目所睹,就輕易的加以毀謗,恐怕要遭到極不幸的後果。現在就說這一個侮辱毀謗、惡口罵詈,不信佛法的人,遭到最不良的惡報給讀者諸君聽聽。

在三十八年的秋天吧?那時局勢很緊張,上海甯波已相繼淪陷,差不多已經進入舟山保衛戰的時候,所以舟山各大島嶼都有大軍雲集,尤以舟山本島沈家門等地,更是連營接寨,處處皆兵。沈家門與普陀山隔海相望,帆船只要兩小時就可以到,同時也是普陀的進出的咽喉要地,所以住在沈家門的駐軍,也就不斷的乘著帆船來遊普陀佛地,參拜名勝古蹟。有一天下午有大批軍人來山遊觀,玩過前後寺以後,他們三五成群的丘八先生們結伴到梵音洞去看觀音菩薩現身。

軍人中有各種知識各種信仰的不同,有的是忠實的佛教徒,也就很誠心的焚香禮拜,跪下來默禱著,專心一意的想菩薩慈悲接引,放光現瑞給他們看。有一種人是無所謂的不定份子,跟隨在人家後邊跪拜著。也沒甚麼成見存在,更不加以反對;另有一種最危險的份子,因為他受了幾年新教育,喝過幾天洋墨水,看過幾本唯物史觀,讀了幾篇馬克思的文章,就趾高氣昂的自命新學者之流的知識份子。在這些人的心中認為拜佛視像,信仰宗教,皆是愚人不智的迷信舉動。因此佛教徒的軍人來到普陀山,認為這是難遭稀有的奇遇,縱然不能有時間去參拜善知識,做訪道尋師的工作,千萬也不能「既到了寶山空手回」,所以都發出懇切至誠心來求佛加佑,顯聖像現給他們看。另一種亦自命新學者之流的軍人們,他們主觀太深,以鄙視好奇的眼光看佛教,以遊山玩水的心情來欣賞普陀,根本他腦子裏就否認有什麼佛菩薩存在,所以雖然同到普陀,同往梵音洞,因為心情不同,也就所見各異了。

在這一群往梵音洞參拜的軍人中,就有上面所說的一個,他是什麼也不相信的,所以旁人皆能看到菩薩現身,他是始終一無所見。能夠目睹聖像從洞出現的同志們,這時真是驚喜若狂,五體投地的拜禱著,有的歡喜得熱淚狂流,不禁的就手舞足蹈起來,口中也就讚揚不已,自己慶欣自己有福有德,今天來能得到大士現身給他們看見,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啊!可是那位受了唯物史觀毒化的同志,這時為了好奇心的驅使,也想看一下,結果因為他業障深重,不能看見。同去的人十之八九都能看見,只有這個業障深重的人沒有看到,因此同來的人,就笑他沒有福氣,與佛無緣,菩薩現身,獨獨你一個人看不到。這位同志竟惱羞成怒,破口大罵起來,他說:「你們這班迷信的東西,真是白天看見了鬼!在這麼一個亂石洞中,什麼也沒有,為什麼你們要妖言惑眾的亂說鬼話,見神見鬼,也不知這是什麼世紀——廿世紀,什麼時代——原子時代,那裏還容許你們這班迷信宗教的愚人,胡說八道的來欺騙人民,既然說有什麼菩薩現身?為什麼我看不見?也許是你們見鬼了!」大家被這一番奚落臭罵,也不甘示弱的和他爭鬥起來說:「你不怪你自己業障重而福德淺,無緣見佛菩薩現身,譬如瞎子看不見太陽,這是因為瞎子眼睛有病,不能看見太陽,不能說沒有太陽。你的罪過重,看不見佛菩薩。不能因你看不見就否認沒有佛菩薩。你自己應該痛悔你過去不是,引咎自慚,反而大言不慚的來侮辱佛菩薩,你這個人真是罪過無邊!千佛出世,不通懺悔啊!阿彌陀佛!」「哼!我說了這麼兩句就有罪過,我根本就不相信有什麼罪過不罪過,你們這班愚人,在這裏白天見鬼,胡說八道,妖言惑眾,才是真正罪過呢!」

阿兵哥顯威風怒打三槍

「阿彌陀佛,你這位同志,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,我們親眼所見的菩薩聖像,那裏還假得了嗎?難道我們大家都是眼睛花了,不然為什麼我們都能看見呢?你不說你的罪過重,反而罵我們白天見鬼,你把佛菩薩當作鬼一樣的看,真不怕因果,下地獄,遭惡報!」

「我就不相信有什麼因果,這都是你們宗教徒,欺騙愚人的話,有什麼鬼神禍福,輪迴地獄,我為了要破除迷信,我不但敢罵啦,我還要動槍打哩!如果真的有什麼佛菩薩顯聖的話,你們可以教佛菩薩使我遭報,那時我才相信真有佛菩薩呢?」說罷從肩上把卡賓槍取下來,瞄準洞口,砰!砰砰!連打三槍,他打過三槍以後,還驕傲的說:「我倒要看看,有什麼佛菩薩顯聖,令我遭到什麼惡報?」他洋洋得意的把槍掮上身,這時已有幾個虔誠佛徒們,嚇得目瞪口呆,認為這個人是發了瘋癲,得了神經病,同來的人也不敢再和他囉嗦。看看時間不早,大家紛紛地回前山,下船返回沈家門,這位打槍罵佛的朋友也隨眾人下了船。

現惡報浮海面魂往水晶宮

當船開出約一小時的當兒,這位先生掛在肩上的一枝卡賓槍,不知為什麼,忽然不由自主地從肩臂上掉到海裏去了!我們知道:軍人的一枝槍,等同第二生命一樣,那能隨便讓它失落呢?所以他看見他的一枝步槍掉入海中,嚇得他魂不附體的,直叫起來,然而說也奇怪,照理那枝步槍鐵多木少,應該沉入海底,可是鬼使神差似的,偏偏這枝步槍不但不沉,反而浮出水面,隨著帆船往前飄流,這時這位同志還認為他大走鴻運哩,獨獨我這步槍入水不沉,貼近船邊,因此他就俯曲著身子低下頭,伸手到海中想把槍從水中撈出來,回去可以太平無事,可是事不盡然,當他頭靠近海面,手去拿那枝步槍時,不知怎麼的,身不由主,碰咚一聲,來一個倒栽蔥,船上的人想救也是來不及了,海水掀起幾個浪花,從此這位破除迷信,打槍罵佛的朋友,投奔海龍王宮報到,與屈大夫為友去了。

說來奇怪,他的死屍在第二天早晨,已由道頭浮到梵音洞前出現。從道頭碼頭至梵音洞,約有二十里,他的屍體獨獨要在梵音洞前出現,同時不知什麼時候已被海魚吞去一隻腿,這件罵佛招報的事實,一時傳遍了全島,凡是在普陀的駐軍,沒有一個不知道這件奇蹟,筆者那時仍在普陀山,事件發生以後,是由他們一同去梵音洞的同志們把這個經過的情形告訴我的,後來也有不少的人,發生疑問來請解釋,說:「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,尋聲救苦的,為什麼這個人罵了幾句,打了三槍,菩薩就與我們凡夫一樣的放不下,忍心把他處死呢?」

我說:「你這話初聽似有道理,可是佛教最主要的是講因果,所謂『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』,自種惡因,自食惡果,這叫做自作自受。孟子所謂『天作孽,猶可違,自作孽,不可活。』同時你更知道,觀世音菩薩,仍然是大慈大悲,絕不因你毀謗辱罵,而生瞋恨,不過佛教中每一座名山古道場,皆有不少的護法神將在冥冥中保衛名山,護持道場,賞善罰惡,這是護法神應負的責任,如果佛教中名山道場,沒有金剛降魔韋馱護法,那裏還能生存到今天,豈不早為魔外摧殘殆盡了嗎?」

王縣長毀像護法神生瞋

現在我說一個故事證明我言不謬,在明朝正德年間有一位江陰縣的王縣長,其人粗暴無比,素不信佛,有一天招集部下官員皆不到,怒甚!那天正值附近觀音寺,做觀音法會,寺中有一尊沉香觀音像,很有靈異,是日全縣的胥吏,皆在那裏參加法會;這位縣太爺偵查得悉,在盛怒之下,毀廟焚像。

不久縣令入覲,中途忽然心痛不已,醫藥罔效,自知焚像獲咎,迎請高僧,為其懺罪,僧曰:「大士普照十方,幻軀猶捨,豈為一像生瞋恨者?但護法諸神,欲彰現前之報,恐不免矣。」此縣令果不治而死,我們從這個故事就知道那位軍人,落海而死,皆是護法諸神的賞善罰惡。

奉勸諸位,你們甯可心中不信,切切不可加以侮辱和毀謗,佛菩薩雖然大慈大悲,大肚子包容,可是護法神的瞋心是很大的,恐怕容你不過,到了那時已經悔之晚矣,諸位今後當以此事為鑑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講完觀世音菩薩的事跡後,該介紹一下另一位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大因緣的大菩薩了「地藏菩薩」。  就算很多不是佛教徒也知道這位「地獄未空、誓不成佛」的大菩薩。  但很多人卻以為這位大菩薩是主管地獄的,那麼便錯了。  其實菩薩那裡有眾生須要去度,便會去那裡度化他。  而地藏菩薩的願是令一切眾生不再受地獄之苦,方才成佛。眾生難度,要地獄空才自己成佛,可以想象得到「地藏菩薩」的偉大精神。

「地藏菩薩」的故事 (I)– 誓願篇


有一個時間,因為摩耶夫人從佛在他的脅下生出來以後,到第七日就死了,因為他是一個佛母,所以神魂就生到忉利天宮去,做了天人(天上的人,即中國人說的神仙)。 等到佛將入涅槃的時候,因生身的母恩,還沒有去報答,發起一片孝心,特意把肉身飛昇到忉利天上,專門為他的母親說法(法,凡是見得到、聽得到、說得出的,都可以叫做法。)以報生身的大恩。 佛在忉利天,專為他的母親摩耶夫人來說佛法。這時候十方沒有量數的世界,說不來的多,說不來的多,一切諸佛,以及有大多勝三種資格的大菩薩、天龍、鬼神等,都會集攏來,聽佛講經。

當時佛問文殊師利法王子大菩薩說:「你瞧!這一切許多的佛菩薩,以及天龍鬼神,這個世界的、那個世界的,這個國土的、那個國土的,像這樣多的天龍鬼神,今朝都會集,到忉利天來的,你知道他的數目麼?」

文殊菩薩是過去的無量阿僧祇劫以前已成佛了,過去叫龍種上尊王佛,現代叫藏摩尼寶積佛,未來叫普現佛,他也同時是佛在世時的智慧第一的菩薩。但他也只好回答佛說:「世尊!倘若用我的神通法力,經過千劫的長久時間,思量測度起來,還不能夠知道這數目。」註:既然是三世古佛,難道連這一些些人數也會猜測不出的麼?這是有二種妙意在裏面:一是自己謙讓,不像凡人一樣,專喜呈自己聰明,不曉得的事情也要來說的,這樣一謙讓,可以顯出這對佛的尊重;二,這許多來眾,都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所化成的,也都是地藏菩薩的因地,從孝思而行願的來源,倘若文殊認真答出了數目,那麼,後文地藏久遠劫來一句話,就找不到根據了。現在文殊卻好說不知道法會來眾數目,順便的襯出後文,佛用五眼遍觀,猶不能盡的話,而且更涵著催促佛說出地藏行孝的本願來,一唱一和的成功一種妙曲,也是集成地藏菩薩自始至今行孝的大典『地藏菩薩本願經』呀!

佛告訴文殊師利說:「用我的佛眼,(佛眼有五種,也叫五眼的,就是,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。)來觀看的緣故,還不夠瞧盡這個數目,這都是地藏菩薩從久遠劫數以來,已經引度的、應當要引度的、還沒有引度的,已經修成功的、應當要修成功的、還沒有修成功的,所以有這樣多的人。」

文殊師利對佛說:「世尊!我已經過去到了如今,是長久修善根的,故此能得到一種沒有阻礙的大智慧,所以一聽了佛所說的話,我當然是很相信的,像那修小果、聞小法「即小乘佛法,意指只求自己解脫,不度眾生者」、不聞大乘佛法的大眾,以及天龍等八部和未來世的眾生一類,雖然聽到如來誠實的言語,必定要懷著疑惑不決的心意;倘若他們外面頂戴受持了,內心仍舊不能領會,難免說出不相信的話來,反要成為一種謗毀的罪業。唯獨我,很願意世尊,立刻廣大的說出地藏菩薩,在修因的地位,究竟做了怎樣行為、立了怎樣誓願?而能夠成就這樣想不到、說不出的事情呀!」

佛告訴文殊師利說:「譬如有三千的大千世界裏,所有的草木叢林、稻麻竹葦、山石微塵,每一物、每一數目,都作一條恆河論;一恆河的沙,每一顆沙作一大千世界論;一大千世界內的一微塵,作一劫數論;每一劫所積微塵的數目,都來再充作劫數;地藏菩薩證得十地的果位已來,千倍多於上面所說的數目。何況地藏菩薩,還在小乘聲聞、辟支佛的地位修起來的,所以經過的時間,更要加倍的長久了。這菩薩的威德神道,以及所發的願力,是想不到、說不出的宏大,倘若未來的世界,有善的男子、善的女人,一聽到這菩薩的名字,或者稱讚歎美他、或者瞻望禮拜他、或者稱念他的名號、或者用香、油、燈、幡種種東西去供養他,乃至於請丹青、用彩色去畫他的形像,請會刻鏤的人,去刻鏤出他的形像,請會塑漆的人,去塑漆他的形像,這樣子的人,應當得著生到三十三天上去受福報,而且可以生到一百次的循環往返,在往返的期內,永不墮到地獄等的三惡道裏去。

這地藏菩薩摩訶薩,在於已經過去久遠得不可以說盡、不可以說盡的劫數以前,他做了大長者子,這個時候的世上有一尊佛,名叫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。這時候長者子見了這尊佛的相好,是一千種福業所莊嚴的,因此就去問這尊佛:『是做了怎樣的行為、立了怎樣的大願,能夠得到這種好相?』

「這時候,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,告訴長者子說:『你要證得這種身體,應當要久遠的度脫一切受苦的眾生。』」

佛又叫著文殊說:「這時長者子,因聽到如來告訴他這種的話,他立刻就發起誓願來說:『我自今天起,盡我未來的時日,不可以計算的許多劫數,為這一般犯罪受苦的六道眾生,很廣大的設立種種的方便計策,統統要叫他們解脫了罪業苦惱,而後把我的自身,方才再來成佛。』「所以在於這尊佛的前面,立下了這個大願,到如今已有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的劫數,尚不肯成佛,偏要做普度眾生的菩薩哩!」註:那由他數是幾千萬。

「又於過去無量無數的劫以前,這時世上有一尊佛,佛的名號叫覺華定自在王如來,這佛壽命的長,四百萬億無量無數的劫。

「在那位佛的像法(佛涅盤後的第二個一千年)時代中間,有一位婆羅門種族的女子,因前世的宿福,積得很深厚,所以大眾都很欽佩、很敬重他。他行住坐臥的時候,也有各天的天神來保衛護持他的。但是他的母親,相信了邪道,看輕佛法僧三寶的,是在這時候,聖女廣大的說出方便法門,來勸他的母親,叫他發生正真的見識,來信佛法。然而這位女子的母親,還不能夠生出完全相信的心來。其後他的母親命終了,魂神也就墮落在無間地獄裏。

自從他母親死過以後,在這時,婆羅門女知道他母親活在世上的時候,是不信因果的,若應當隨他所造的罪業去計算,那麼我的母親必定要生到三惡道裏面,去嘗惡趣味了。但是婆羅門女是一位孝女,豈有讓母親墮到惡道裏去而不救的道理麼?所以他就想出救他母親的好方法來了。遂把他家裏所有的東西,以及屋宅田產都賣去了,把賣下來的錢,再去很廣遍的搜求購買許多好的香、花,以及種種供養佛的器具,親自拿了這一類東西,到各處先前人所造的佛像、寶塔、寺塔裏,大興起供養佛的善事來。有一天,他見到一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形像在一個寺院裏,無論是塑的、是畫的,都是有威德的容貌,端正莊嚴。這時婆羅門女就去瞻望禮拜這尊佛的容貌,加倍的生出一種恭敬信仰的心來。他自己私下默默的想念著,在心內說:『佛的名號叫做大覺,具足一切的智慧,倘若這尊佛還活在世上,我母雖然已經死過了,倘若來問這尊佛,他一定會知道我母親神魂所在的地方。』

「這時候婆羅門女垂下頭泣得很長久,心裏還不住的祈禱、瞻望、依戀這尊如來,一定要求這尊如來指示他母親所在的地方,忽然聞得空中憑空的發出說話的聲音來說:『悲泣的聖女呀!勿要過於悲哀了,我現今指示你母親所在的去處吧!』

「婆羅門女一聽到這話,立時合掌向著空中說:『這是何處來的神靈?有這樣的大恩德,來寬慰我憂愁的思慮,我自從失了母親以來,無論晝夜,終是憶記著、眷戀著我的母親,但是無處可以去問,知道我母親現在所生的境界。』這時候,聞得空中又有聲說:『我就是你所瞻禮,已經過去的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。見你憶念你的母親,加倍的過於平常情性眾生的情分,所以來告示你知道。』婆羅門女聞了這佛的聲音,舉了全個的自己的身體,望空撲了過去,這猛力的一撲,把四支的骨節都跌損傷了。經了他左右的侍女扶持起來,已是昏暈過去,又經過了許多時候,方才甦醒轉來,而且還要向空中祈禱說:『願佛發慈悲憐愍我,從速說出我母親現在所生的境界,因為我現在身體和心,離將死已經不長久了。』這時,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又告訴聖女說:『你供養的事做罷,但要早些回返到家裏,端正的坐定,思念我的名號,即當使你知道你母親現在所生的去處。』

「這時,婆羅門女聽了佛的話,趕緊把遍處的佛都瞻禮供養罷了,即刻回到他的家裏。因為憶念他母親的緣故,所以很端正的趺坐好了,專心的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。這樣念到經過一日一夜。

「正在念佛的時間,忽然瞧見自己的人身,到了一重海的邊上。但見這海裏的水,像滾湯一樣的湧沸著,許多兇惡的獸,都是鐵做的身子,飛一般的在海上東趕到西、西趕到東,很快的馳逐。又瞧見許多的男子和女人,有百千萬數的多,一時浮出海面來,一時沒入海中去,又被這許多兇惡的獸,像爭奪一般的,把這些男女取來喫食。 還見有許多夜叉,他們的形狀各各不同的,有的生了許多手許多眼,許多頭許多足,口裏的牙齒,都向外露出,鋒利得像刀劍一般,驅逐這許多受罪的人,使他們跑近惡獸一邊去,好叫獸把他們咬喫;而且自己也用手像捉蟲一般,把他們搏攫過來,把攫來的人隨便玩弄,或把人的頭和足都團在一塊兒,或把他拉長來,或把他撕了、折斷了拋去。這種種玩弄的狀態,是有千萬種的樣子,孝女也不敢久視。 但這時,婆羅門女仗著念佛,得佛力保護的緣故,瞧到這種形狀,自然也沒有什麼恐懼了。

「有一個鬼王(凡是有福德的,方才可以稱王。這鬼王有什麼福德呢?因這個鬼,存心肯憐愍人,不肯毒害人的,所以稱王,也就叫他做無毒。但是這無毒鬼王,也是菩薩所化的,不是那有這種憐愍人的慈心呢?稽首,是把首叩到地上一刻兒。善哉,是歡喜的稱讚。)名叫做無毒,見了聖女,對他叩了頭來迎接他,而且對聖女說:『善哉菩薩,為什麼緣故會到此地來?』

「這時婆羅門女,就問這鬼王說:『這是什麼地方?』無毒回答說:『這裏就是大鐵圍山的西面第一重海。』

聖女又問他說:『我聽說鐵圍山的裏面,有地獄在這中間,這是實在的事情麼?』無毒回答說:『實在有地獄的。』

「聖女又問鬼王說:『我現今為什麼得到這地獄的地方來?』無毒回答說:『倘若不是有威德神通的人,即須要有業力的人,不是有這二種事的人,終不能到這地方的。』

「聖女又問鬼王說:『這海水是為什麼緣故而會湧沸的?又為什麼有這許多的罪人,以及各種惡獸?』無毒回答說:『這都是我們的閻浮提世界,造惡作業的眾生,是新死的人,經過四十九日以後,沒有人繼嗣,給他做功德,替他救拔應受的苦難;活的時候又沒有樂善好施的因緣。應根據他在世本來所造的惡業,去受他自己所感召的地獄,自然一定要先度過這一重海;這海的東面過去十萬由旬,又有一重海,他的苦楚還要比這重海加一倍;這重海的東面,還有一重海,他的苦楚又要加一倍;這三重海,都是眾生三業惡因所感召成的,總共的名號,就叫業海,這地方就是。』
註:         三業
一是身業,身所做的惡事有三種:第一是殺生,無論最小的蚊子跳蝨,也不能去弄殺他;第二是偷盜,就是人家的很少的財物,你沒有問人家討過,也不可以拿的;第三是邪淫,除了正式妻妾以外,其他都不可犯的。

二是口業,口所犯的惡業有四種:一是妄語,就是說謊;二是綺語,就是談婦女的穢褻;三是兩舌,就是搬弄是非;四是惡口,就是咒罵。

第三是意業,意所犯的惡業也有三種:一是貪欲,就是貪得而不肯知足的欲望;二是瞋恚,就是怒目發火;三是愚癡,就是不信佛法,去信邪說。由這身口意三業,做出了十種惡因,再由這三業惡因,去感召成三重倍加苦的業海,以及種種的地獄,叫作惡的人,去自作自受。


「聖女又問無毒鬼王說:『你說鐵圍山裏實有地獄的,那麼現在地獄在什麼地方呢?』無毒回答說:『三海的裏面,都是大地獄,他的數目幾百幾千的多,這幾千幾百的地獄,都不相同,每一個地獄有各式各樣的差別。所說大的具有十八重,次一等的有五百重,他裏面所受的毒痛的苦難,和施刑狠毒,是說不盡的;再次一等的,還有千百重的小地獄,也有說不盡的痛苦。』

「聖女又問大鬼王說:『我的母死了到這裏來,還沒有許久,不知道他魂神應到何種惡趣裏去受苦?』鬼王就問聖女說:『菩薩的母親在世間時,犯下何種惡業的?』聖女回答道:『我的母親信邪見并且譏毀佛、法、僧三寶,設或暫時相信佛法,但很快又不相信了,現在雖是死了不久,也已經不知道他所在的地方了?』

「無毒又問聖女說:『菩薩的母親姓氏,以及何種等級?』聖女回答說:『我的父親和我的母親都是婆羅門的種族,父親號叫尸羅善現,母親號叫悅帝利。』

「無毒合著掌,報告菩薩說:『願聖者返回到來的地方去,不要過於憂愁掛念你的母親,也不必過於怨哀戀念你的母親。 悅帝利罪女,三天前已經脫離地獄,生到天上去了。 天上下示,說是承孝順的子女,為他母親設供修福,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的功德。 而且不但菩薩的母親得脫地獄,應該在這無間地獄受苦的罪人,這一日都得受著快樂,投生他方了。』鬼王說罷,合著掌退去了。

「婆羅門女,如做夢一般的歸來了。覺悟了這事情後,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的前面,立了弘大的誓願說:『願我盡未來的劫數,為應有罪惡苦果的眾生,廣遍的設立便利方法,使令他們都能解脫應受的苦趣。』」

佛告訴文殊師利說:「這時候的鬼王無毒,就是現在的財首菩薩;這時候的婆羅門女呢!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。」

這時百千萬億,不可以思想、不可以議論、不可以計量、不可以說盡,無量阿僧祇數的世界,以及所有地獄的地方,各處所有的分身地藏菩薩都來了,聚集在忉利天宮。以如來具有普遍神通威力的緣故,所以能把各方面的菩薩,以及諸位已得解脫的大眾,還有從業道裏出來的大眾,都召集攏來的,也各有千萬億那由他的數目,都手持了香和華,來供養佛。他們同著地藏菩薩同來的一輩眾人,都因得著地藏菩薩的教化,永不會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了。

這時候,世尊舒放開許多金色的手臂,來摩那百千萬億,不可思、不可議、不可量、不可說阿僧祇世界,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的頂,而說出這樣的話:
「我在五濁的惡世,教化這樣的剛強眾生,令他們頑劣的,都能調伏,捨棄邪道,歸依正法,但是十分之中,還有一二份,尚還有惡習慣存在。不但是要你地藏分身救度,就是我如來,也仍舊要分身千百億,廣大的設立方便法門去救度。或有敏利的根性,去說法給他聽聞,使他即時信受;或已有善果的人,我就殷勤的勸他,就去成熟;或有呆笨暗鈍的根性,我便耐性而長久的,想方法去感化他,使他來歸依我正道;或有業障深重,不生敬仰心的,像這樣一等的眾生,也各各有差別的,我也要分身去度脫他們。或現出男子身、或現出女人身、或現出天龍身、或現出神鬼身、或現出山林川原河池泉井,都來利及我們眾生,使我們都一齊度脫,在後方罷;或現出帝釋身等,……菩薩等身,以去轉化得度,非但只有佛身,獨現在他們的前面。你瞧我經過許多劫數,勤勞辛苦,度脫像這樣一等的,極難感化、生性剛強而專犯罪受苦的眾生,但是還有一份未調伏的,只好隨他去受所作罪業的報應;倘若他們墮落在地獄等惡趣裏,受大苦難的時候,你應當憶念我現在在忉利天天宮慇懃付囑你,要你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的眾生,都使他們解脫,永久離開諸般苦難,一直至於遇到佛給他授記方罷。」

這時候諸世界的分身地藏菩薩,聽了佛的囑付,都復并成一人了,流淚涕泣,哀哀的依戀佛前,對佛說:「我自從久遠劫以來,蒙佛接引我,又使我獲得不可思議的神通法力,具得了大智慧,我所有的分身,遍滿了百千萬億的恆河沙數的世界,每一個世界裏,再化出百千萬億的分身,每一個分身,可以度脫百千萬億的人,令這許多人,都來歸依敬信三寶,永久脫離生死苦難,直到得著涅槃的快樂。但是有人於佛法當中,所做的善事,無論你一毛一渧、一沙一塵,或者是只有毫髮似的些許,我也漸漸的把他來度脫,使這人獲得很大的利益。唯願世尊,不要以這後世的惡業眾生為憂慮。」像這樣的話對佛說了三次:「唯願世尊,不要以這後世的惡業眾生為憂慮。」

這時佛就稱讚地藏菩薩說:「很好!很好!我來助你,使你喜歡,使你能夠成就你的久遠劫來,所發的弘誓大願,等到廣度眾生將要完畢,就證得佛果。」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文殊菩薩的本跡--智慧的代表



講完地藏菩薩的事跡後,該介紹一下無上智慧的代表「文殊菩薩」,又名文殊師利法王子(有些經釋為曼殊師利法王子)。  諸佛菩薩,凡果後施化,無不具足無上智慧,特別是文殊師利菩薩,又文殊師利法王子(有些經釋為曼殊師利法王子),更是無上智慧的代表。其所乘之獅子,象徵其威猛。

因為文殊菩薩,是三世果上如來,在首楞嚴三昧經中說:文殊菩薩,過去成佛,名龍種上尊王佛。在央崛摩羅經說:文殊菩薩,現在北方作佛,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。在寶積經中說:文殊菩薩當來成佛,名普見如來。在華嚴經則說,文殊菩薩,是十方諸佛母,一切菩薩師。今為輔助釋尊教化眾生,於公元前六世紀,示現出生於印度舍衛國,多羅聚落一婆羅門家,父名梵德,從母右協生,身紫金色,出生即能言,具三十二相,八十種好,與佛同等。

梵語文殊師利,或曼殊室利,略稱文殊,譯名妙吉祥,或妙德。因其出生時,家族中出現十種瑞相,因名妙吉祥。又文殊菩薩,古佛再來,了了見佛性,因名妙德。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言:「妙吉祥菩薩,是三世覺母,故名文殊師利。」

文殊菩薩,身紫金色,形如童子,五髻冠其項,左手持青蓮華,右手執寶劍,常騎獅子出入,既青年,又威猛,卻是無量諸佛母,一切菩薩師。大乘心地觀經言:「文殊師利大聖尊,十方諸佛以為母;一切如來初發心,皆因文殊教化力。」放缽經中,釋尊曾言:「我今得佛,是文殊師利之恩也。過去無央數佛,皆是文殊師利弟子,當來者亦是,其威神力所致。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,文殊者佛道中父母。」菩薩處胎經文殊身變化品云:「本為能仁師,今乃為弟子,佛道廣大,清淨無增減,我欲現佛身,二尊不並立……」

文殊菩薩,本居佛位,何止是釋尊之師,亦釋尊的師祖。在法華經序品中說:無量劫前,有二萬日月燈明佛出現於世:其中最後一位日月燈明佛,末出家時,有八王子,威德自在,各領四天下,後聞父王出家已成佛道,皆捨王位,出家修行,發大乘意,皆為法師。時日月燈明佛座下有妙光菩薩,曾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,常為人演說。日月燈明佛,為彼說法華經,佛入滅後,佛的八王子,皆以妙光菩薩為師。

妙光菩薩教化八王子,令其堅固菩提心,終於次第成佛,其最後佛名燃燈佛。而然燈佛正是釋迦如來的本師。時妙光菩薩,即今的文殊師利菩薩。是以文殊菩薩,豈獨是釋尊本師,亦是釋尊的祖師,今以祖師身份,示現為弟子,可見佛法平等,不生執著,但為利生,不拘世俗知見。而文殊菩薩本門的深遠,智慧的超越,亦由是可知。何止是佛教中智慧的代表,簡直是無上智慧的化身。
深入民間現身說法

大聖文殊,不獨建立道場於五台山,攝化有緣人。同時深入民間,示同凡人,隨機說法,普度眾生。如佛教中著名的寒山大士,就是文殊菩薩應世。寒山示現生於貧苦之家,自小父母雙亡。其兄不仁,飽受飢渴之苦,為求知謀生,輾轉流浪,其詩云:「出生三十年,常遊千萬里。」可知其流浪生活多苦,後到天台山出家,隱居於寒岩,甚感滿足。但為求飲食,常到國清寺,找老友拾得。當時拾得在寺內當行堂職,將殘餘飯菜,收貯竹簡,贈給寒山子。寒山子生平行為,迥異常人,特別其所吟詩,深具佛法妙理,都是醒世警言。所以虛雲老和尚說:「法身清淨若琉璃,肉眼看來那得知,欲識其中玄妙處,細讀寒山百首詩。」

還有中國宋朝時代,有戒闍黎者,亦文殊菩薩的化身。傳記:宋朝台州臨海縣,有一長者名婁原祐,樂善好施,其父官拜少卿,亦仁慈愛物。其夫人張氏,夜夢月光入懷,後懷孕生子,取名頓吉。頓吉出世即言:「善哉父母,生我劬勞,長度群生,為世沃焦。」父母聞言大驚,既憂且喜。有一天,小兒忽請其母,準備七人齋飯,果然不久,七個和尚共來。其父原祐合掌請問:「大德何來?」其中一人答道:「我等是從南印度來,聞居士生奇子,特來相賀。」飯後,抱兒相見,僧對兒言:「仁者有情之軌,切莫被他矇過,須要惺惺。」兒乃撫掌而笑,僧去後,小兒對父母言:「剛才七人,都是佛菩薩化現人間。」
智慧的重要

文殊菩薩之所以能為諸佛母,菩薩師;能說諸佛功德,策進行者;能權巧方便,現身說法,全憑久已證得無上智慧。至於古代高僧,能明心見性,大徹大悟,成為佛門龍象;以及古今聖賢,能己立立人,己達達人,亦皆憑藉智慧的輔導。所以,人們無論欲想成佛作祖,成聖成賢,建立功勳,造福社會,或做個平平凡凡,堂堂正正的人,都應該放棄妄想,追求智慧。

很多人以為智慧,就是聰明,其實不然,因為一個有智慧的人,必然明白事理,知因識果,辨別是非,分析邪正,甚而認識人生的意義與價值,必能突破愚痴暗蔽,擺脫名枷利鎖,走向人生正軌,止惡向善,利己利人。至於聰明的人,雖然頭腦靈活,思想敏捷,但缺乏智慧明辨,處世做事,僅憑主觀錯覺的判斷,以及妄想分別的衝動,再加上內在貪瞋痴煩惱擾亂視線,往往唯達目的,不擇手段;每為滿足個人權利的佔有,不惜犧牲他人的福利。結果,製造人間罪惡,啟發社會爭端,導致世界混亂。

目前世上很多作奸犯法,不守紀律,破壞社會秩序的人,不講道德,不顧正義,玩弄政權的人,或唯利是視,草菅人命,發明大量殺人武器的人……,無一不是聰明人。由於聰明人只知有我,不知有人;只知金錢萬能,不知仁義可貴;只知講究物質享受,不知發揮精神文明;遂本其聰明才智,大展私慾抱負,角逐名利,設置陷阱,……。由於聰明人愈來愈多,世界也愈來愈混亂,究其主因,無非是缺乏智慧輔導,致使聰明反為聰明誤,何止自誤前程,簡直誤盡天下蒼生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(一)普賢菩薩的故事

今次介紹的一位是普賢菩薩,通常示現的相是騎著六牙白象的。 白象的六牙代表『六度』, 即「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」。 連同之前的大悲觀世音菩薩、大願地藏王菩薩、大智文殊菩薩及今次介紹的大行普賢菩薩,就成為中國佛教主張的悲、智、願、行四大特色。
普賢菩薩的願行

在四十卷華嚴經中,最後一品,普賢菩薩廣稱讚佛的功德已,即告訴善財童子,及華嚴海會諸大菩薩,若欲成就佛之功德,應修十種廣大行願。此十種廣大行願,是一切願行之王,亦是疾得菩提的捷徑,其功德之大,唯佛能知普賢菩薩所說的十種廣大行願,其德目是:一者禮敬諸佛,二者稱讚如來,三者廣修供養,四者懺悔業障,五者隨喜功德,六者請轉法輪,七者請佛住世,八者常隨佛學,九者恒順眾生、十者普皆回向。 是一切學佛人所應該修學的願行。現在,讓我介紹普賢菩薩的故事。

梵言:三曼多跋陀羅,譯名普賢,又名遍吉。約等覺位言:「德周法界曰普。至順調善名賢。」若以果位言︰「智圓理極名普,盡未來際,遍利眾生名賢。」普賢菩薩,位居等覺,證同於佛。將來成佛,名智剛吼自在相王佛,今示現菩薩身,為諸佛長子,得三昧自在,主一切佛的理德,行德,與般若自在的文殊菩薩智德,證德相對。同輔釋迦牟尼佛於婆婆世界,教化眾生,為釋尊的得力助手。文殊菩薩駕獅子侍佛左方,普賢菩薩乘白象侍佛右方,顯示佛的理智合一,行證相應,般若與三昧相即。華嚴海會,由釋尊的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,及文殊普賢,一佛二菩薩,共稱華嚴三聖。

普賢菩薩,何獨輔助釋迦佛弘揚佛道,且遍身十方,常為諸佛座下的法王子。故普賢行願品言:「普賢行願威神力,普現一切如來前。」又言:「十方如來有長子,其名號曰普賢尊。」普賢菩薩,不但能廣讚諸佛無盡功德,且能修無上供養,能作廣大佛事,能度無邊有情,其智慧之高,願行之深,唯佛能知。


據說中國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,是普賢菩薩示現教化眾生的道場。峨眉山在中國四川省,峨眉縣之西南,與嶍山相對,宛如兩眉,因名峨眉山。其山脈自岷山分出,蜿蜒南來,至縣境突起三峰,故有大峨、中峨、小峨之稱。華嚴經言:善財童子,站於妙高峰山上,遙見此山光明遍照,故此山又名光明山。山之最高處名金頂,建有金頂寺,威鎮全山,因山頂常放光明,又名光明寺。據說:每至午夜,在金頂上看群山,有千百萬點晶瑩閃耀的光亮,從群山升起,象徵一盞盞的明燈,忽上忽下,人稱之為「萬盞明燈朝普賢」,是峨眉勝境之一。

普賢菩薩,行願無窮,分身塵剎,隨緣教化眾生。據史書記載:中國佛教古德拾得大士,是普賢菩薩的化身。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干禪師,一日行經赤城道旁,聞草叢中有兒童啼哭,趨前視察,見一小孩約十來歲,詢其姓名,答:「我無家、無姓、亦無名。」豐干禪師愍其無依,帶回國清寺,交庫房當茶童。因是拾來,名之拾得。

由於拾得聰明伶俐,三年後昇任齋堂香燈,及執掌出食等雜事。一日,四顧無人,竟登座與所供奉的聖像對坐而食,還呵斥聖像小果,焦芽敗種。事被知庫靈熠禪師看見,責其對聖像不恭,可能頭腦有毛病,罷其香燈職,派往廚房洗碗碟,常將多餘飯菜,盛於竹筒,贈其摯友寒山子。

有一次寺中飯食花果被鳥琢食,拾得竟執杖打寺中供養的山神像,責其守護伽藍不力,有失職責,枉受沙門供養。當晚寺僧,皆夢見山神說:「拾得打我,罵我。」靈熠禪師至山神像前視察,果見山神像有杖打痕跡,始知拾得來歷不凡。

拾得與寒山子時相往來,還常對人說佛法。但人不信,反而譏誚怒罵,甚至打之。寒山對拾得曰:「世間人穢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輕我、賤我、惡我、騙我、我該如何對他?」拾得答曰:「那只有忍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,再過幾年,你且看他。」

後拾得掌牧牛之職,一日,正值寺中半月布薩,律師正為僧眾在堂中說戒。拾得驅牛群到法堂前倚門而立,並撫掌笑曰:「悠悠哉,聚得作相,這個如何?」說戒和尚怪其不敬,怒斥曰:「下人瘋狂,破我說戒。」拾得見其瞋心起,即說偈曰:「無瞋即是戒,心淨即出家;我性與汝合,一切法無差。」戒和尚見拾得嘻皮笑臉,氣得下堂來打拾得,要他驅牛出去。

拾得曰:「我不趕牛了,這群牛,皆大德前生的知事僧,牠們都有法號,不信,且看我叫牠們出來。」隨即對牛群說:「前生律師弘靖站出來。」即有一白牛作聲而過,又曰:「前生典座光超出來,」又有一黑牛應聲而出。拾得又叫:「直歲靖本出來,」又有一牯牛應聲出來,最後,拾得牽一牛說曰:「前生不持戒,人面而畜心,汝合招此咎,怨恨於何人,佛力雖廣大,汝卻辜佛恩。」

自此,僧眾始知拾得,並非凡間俗子,不再以瘋子看待。後因阿彌陀佛化身的豐干禪師,對丘太守說:寒山拾得,是文殊普賢的化身,聖跡顯露,與寒山子同離國清寺,後不知所終。

文殊、普賢兩位大士,一為諸佛母,一為諸佛長子,公孫二人,常在十方諸佛前,共作佛事,遊戲人間,常在一起。淳熙年間,文殊菩薩應身為兜率寺戒闍黎時,普賢菩薩亦同時化身為周氏女,排行第七,人皆稱她周七娘。生時便有種種神異,長大後不肯嫁人,每天行乞於市,晚常宿於普濟橋下,常與戒闍黎在一起,妙行莫測。時人不解,笑為瘋婆。後有聖者歌曰:「戒師文殊,周婆普賢,隨肩搭背,萬世流傳。」後人始知是菩薩應世。




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(http://26fun.com./bbs/) Powered by Discuz! 7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