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ard logo

標題: [轉貼]歸依及受戒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聖里斯    時間: 2005-6-23 11:42 AM     標題: [轉貼]歸依及受戒

皈依與受戒
慧瑩法師主講

今天大家發心來皈依三寶和受持五戒,這是非常好的因緣,大家都好高興。我們既然皈依三寶和發心受戒,我們都要明白一下個中道理,所以現在要講一下什麼叫三寶?為何要皈依?


第一、什麼是三寶?
首先我講一下三寶是什麼?大家都知道三寶是佛寶、法寶、僧寶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佛寶是什麼呢?你們的皈依證裏有寫:皈依佛,兩足尊。為何叫兩足尊?就是福德充足,智慧充足。佛是福德智慧都最圓滿的,是最可尊敬的人,所以叫兩足尊。袛有佛才有資格稱做兩足尊,因為佛三德圓滿。三德是恩德、智德、斷德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智德是指佛有大智慧,可稱為一切智人,或者叫一切種智、一切智智。佛的智慧,可以講是無所不知的、無所不通達的,尤其是佛成道,主要是通達一切法因緣所起,無有自性畢竟空寂,即是宇宙萬有真理。由于有大智慧的緣故,所以能夠成就斷德。斷德的意思是斷盡一切煩惱習氣。如果沒有最高度的智慧,就不能把煩惱斷得那麼乾淨。有最高的智慧,才能夠將我們無始以來那些貪嗔痴等種種煩惱,種種不良的習氣,斷得乾乾淨淨了,大智慧隨之而顯發。

雖然阿羅漢和菩薩都能斷煩惱,但不會斷盡習氣,唯有佛陀才斷得最清淨,所以叫做斷德。

有智德就能成就斷德,智德和斷德是互相成就的,因為有智慧,能夠觀一切法空,煩惱就一定能夠破除了,煩惱越淨智慧越顯發。所以智德和斷德是相得益彰的。

至于恩德,佛陀對眾生的恩德,是無量無邊的,因為佛有大慈大悲,無時無刻都用盡種種辦法,寧願犠牲自己,以利益眾生為前題。從無量劫以來,施設種種方便,都是為了引導眾生向上,向善,離苦得樂。來救濟眾生。佛陀無量劫以來,都是精進勇猛去做這種救濟眾生的工作。這種慈悲的恩德,是不可思議的,所以我們要知道感謝佛陀的大恩德。

佛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,不過歸納起來,可以用三德來總結,或者用福足、慧足總括佛的無量功德。

講到成佛是最圓滿的,阿羅漢袛是破我執,了生死,菩薩有大悲心利益眾生,可以莊嚴淨土,但未得圓滿,唯有佛是最圓滿的,圓到無可再圓,滿到無可再滿,所以,一定要最圓滿才可稱為佛陀。

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平等的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十方世界、無量無邊世界,凡是有佛,他的功德都是平等的,不會有一位佛的功德大些,有一位佛的功德少些,凡是佛的功德,一定是平等的,一定是圓滿的,因為不圓滿就不可以稱之為佛。

十方佛的功德都是這樣平等,我們皈依佛應當皈依十方一切佛,但一切佛之中,我們要特別重視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,他是出現在這個娑婆世界,特別是來救濟我們的,所以我們對于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大慈大悲的恩德,要特別尊重和紀念,也就是說,在平等之中,釋迦佛是有他特別之處,我們皈依佛寶就要記得這一點。

什麼叫法寶?你們的皈依證有寫:皈依法,離欲尊。法是能令我們離欲的。我們這個欲界有五欲,眾生有貪欲。有欲就不清淨了。同時有貪欲,又會增長其他的嗔恚,愚痴、我慢等等,凡有貪欲就不能解脫,要得解脫,一定要離欲。

佛說的法,和佛所覺悟的道理,都是教我們離欲得解脫的,所以法寶值得尊重、尊敬,主要是因為有這種離欲的功能。

法寶,可以分為兩大類:一類是真理法,一類是修行法,或叫所依法,我們依着它去修行的,依着它去修治我們的身語意業,如五戒、十善、八正道等,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。

法寶之中,最重要的是真理法,即是佛或菩薩、聖者所覺悟的一切法空性,因緣所生,無自性,這種真理法,是最根本的。

我們怎樣能悟到這個真理法?我們就要修行,修行進步了,慢慢身心清淨了繼續修止修觀,要止觀成就,然後悟到這個真理法。所以兩方面都屬于法寶,佛陀所覺悟的真理法是法寶,是根本的法寶;佛教我們修行的五戒十善、七覺支、八正道,這些都是法寶,我們要依修行法,而到達真理法。

僧寶,皈依證有寫:皈依僧,眾中尊。因為眾是和合眾,或者是大眾。每一個宗教都有教主,有教義,有教徒,大眾是教徒。在佛世時特別成立出家的僧團,現在講皈依僧,是指僧團和一切聖賢僧,如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,這些是聖賢僧。聖賢僧能破我執,堪稱僧寶。僧團是眾中尊。各種宗教的徒眾之中,佛教出家眾的僧團最值得我們尊重的,所以叫做「眾中尊」也就是僧寶。

為何佛教的比丘僧團值得我們尊重?在佛經裏有講,「僧伽」二字譯成中文是和合眾,有分「事和」、「理和」。事和,是講事相的和合,理和,是講我們所悟到的真理是同一樣的。理和是屬于證悟的方面,事和屬于修行方面。事和,又叫做「六和共住」,要做到見和同解,戒和同遵,利和同均,身和共住,語和無爭,意和同悅。

「見和同解」的意思,是講我們聽了佛說的道理,大家都有正見了。如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,涅槃寂靜,從這些道理得到正見,大家的見解相同了,就是見和同解。

戒是大家都要守的,根本戒當然要守,就算是那些枝末的戒、微細的戒都要守。幾千出家人,大家同住在一起,一定要守大眾的規約,才可自由自在地修行。如果不守規矩,就會互相妨礙了,你妨礙我,我妨礙你,就不能安心修道了,所以一定要守共住的規約。大家都守戒,大家都安樂。「戒和同遵」的戒,即是規則,遵即遵守。佛陀本身亦不例外,所有的弟子一律遵守。佛的弟子,可以說是有教無類,不分別他是什麼種性,貴族的婆羅門、剎帝利、吠舍或是賤族的首陀羅,一律都平等看待。袛要他是真心修行,佛陀都會攝受他出家,但一定要守戒。這就是「戒和同遵」。

「利和同均」是指所有的出家人都是三衣一鉢,最多是三件依服,多一件就要送給別人,袛有一袛鉢,不會有兩袛,多一袛就會拿去送給別人。三衣一鉢就是他的全部財產,沒有多餘東西了。他們每天都出去化食,回來就靜坐,修止觀,聽佛說法。他們出去化食時,遇到有緣的眾生就教化。如有人供養你,你就同他祝福,他有什麼問題請教你,你就同他解釋,這些就是同社會接觸,教化眾生的一個機會,也都是同社會種福、作世間福田。世間人藉着布施供養來種福,出家人藉着受供養來教化眾生和支持自己的生命來修行,沒有人享受特權這就叫「利和同均」,所受的利益是平均的。

出家人做得到見和同解,戒和同遵,利和同均的時候,表現出來的身語意也是和合的,所謂「身和共住」,不會爭執,不會打架;「語和無爭」,不會爭吵、相駡;「意和同悅」,大家的意見都相同,就歡歡喜喜了。

僧眾能夠和合共住,聽佛說法,依法修行,又能敎化眾生,各各如法精進都得解脫。這樣的團體,是很值得我們尊重的,所以皈依僧(僧團),即皈依僧寶了。聖僧當然是寶,就算是凡夫僧,他在僧團裏能守戒,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。

僧眾的和合中,六和是屬于「事和」,而「理和」就是講證悟。當證悟的時候,破除我執,就能證悟一切法性空,斷除煩惱。這種理和,大家所證的真理都是平等的,這叫「理和同證」。僧眾的和合,是由「事和」達到「理和」。

僧伽的任務,即出家人的任務,一方面是自修,一方面是化他。自修方面是奉行佛法,實踐佛法,令到自己的身心清淨。利他方面,僧團能夠推動法輪。佛說法稱為轉法輪,好像車輪一推動,可以輾破沒用的東西,同時又有推進教化的作用。僧伽是幫助佛去推動法輪,宣傳佛法,教化眾生,是可以為人間作福田的,所以是值得我們皈依。

講到僧的方面,在末法時代,很難純淨,有時看見有些外貎雖然是出家人,但行為、表現未必令我們尊敬的,僧品很龐雜。這時候,我們本着自己佛徒的立埸,也不可以去毁駡他,或者生起輕慢心去輕視他。這會無形中犯了意業,如果駡出來就作了口業,不可不慎!

三寶中又有事、理的分別,依事相來講,有所謂「住持三寶」和「他相三寶」。「住持三寶」約佛滅後說,靠什麼來住持佛法,能令三寶久住世間呢?就是要靠「住持三寶」了。佛滅後,我們見不到釋迦佛,也見不到十方佛,用什麼來代表佛寶呢?袛有依佛像來代表佛寶,所以我們對佛像都要生起恭敬心。

用什麼來代表法寶呢?就用經典。因為佛滅度之後,佛所說的道理,都有弟子結集出來。我們中國也有人把梵文翻譯過來,都有經典流傳,所以用經典來代表法寶。不過經典裏,我們要用智慧來分別哪些是了義經?哪些是不了義經?這些慢慢學就知道了。

一般說以出家人代表僧寶,若出家人能依出家人的本份來做出家人的事,也可以代表僧寶。不過在佛世來說,應該是「僧伽」,最小四個人的團體,才稱得為僧。普通寫個「眾」字,簡筆是三人成众。不過照經律來講,要四人才稱為僧眾,就不是以個別的凡夫僧而言。

聖者,起碼是要初果以上,大乘初地以上。他們是已經破了我執,說得上轉凡成聖了。雖然初入聖流,亦有資格叫做寶。我們這些凡夫僧是沒有資格稱得上的。不過用團體來講,有一群出家人在一起修行,弘揚佛法,我們尊重這個團體,也可以以僧寶來尊重他,所以就以出家人代表僧寶了。

如果依明慧法師的講法,佛寶用佛像來代表,僧寶就應該用菩薩像、阿羅漢像來代表。他也講得很有道理。

但假若沒出家人來弘掦佛法和引導眾生,那些阿羅漢像也不會出聲,所以兩方面都有道理。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,是要人才會去弘道的。

佛滅後,一向是以佛像、經典和出家人來代表「住持三寶」。

「化相三寶」是指佛在世時,釋迦牟尼佛就是佛寶,佛所說的道理,種種教法就是法寶,隨佛出家的修行人,就是僧寶。當時很多人都成了阿羅漢,如迦葉尊者他是阿羅漢,又有辟支佛的性格,你可以當他是辟支佛。聲聞的聖僧有很多很多,那些當然是僧寶,就算那些凡夫僧,在僧團裏,能守戒律,也是依法修行的人,用團體來看,亦算是寶。他能夠奉行佛法,修行佛法,弘掦佛法,教化眾生,能為眾生作福田,即使他未成聖者,用團體的作用來講,是和合眾,都可以叫做僧寶。佛世時的三寶叫「化相三寶」,是化現事相出來教化眾生的。

佛滅後,如果袛是靠着佛像、經典、出家人,我們如不明白真實的道理,又不明經典,出家人之中僧品又龐雜,也不是很理想,因此,我們更要明白,什麼叫真實三寶?

「真實三寶」要從理性方面說。真實的佛寶,是指佛陀所覺悟的、所證悟的那種最清淨法性,就是一切法性空那種真理,是佛徹底覺悟得到的,以這種佛所覺悟的理,加上佛陀所成就的無量無邊的功徳,佛所成就的不可思議的福德和智慧,這些都可以歸入真實的佛寶。

真實的法寶,是真如法性。真理不是佛所創造的,若佛出世,若不出世,法爾如是。這個真理是普遍于一切法,即是一切法的本性空寂,一切法都是因緣所起,這種真如法性(真理)就叫做法寶。佛所覺悟的,就是這種真理。

真實的僧寶,是一切阿羅漢、一切辟支佛、一切大菩薩,這些聖者是僧寶。這個僧寶我們看不見,但我們知道他們有種種功德,如五分法身等等功德,菩薩更有利他的功德。我們以他們這些功德為真實的僧寶。

什麼叫寶呢?雖然在佛經裏,寶的意思有很多層,但最簡單的意思是希有難得,如果滿地都是,我們就不覺得它是寶了。那些很稀罕的、很貴重的、很有價值的東西就叫寶了。它的作用是非常之微妙的、不可思議的,是妙用無邊的。佛寶、法寶、僧寶都是世間上希有難得的、價值無上的無價之寶,佛菩薩、聖賢僧以及佛法的功德都是妙用無邊的,所以佛法僧可稱之為寶。
作者: 聖里斯    時間: 2005-6-23 11:43 AM

第二、皈依的意義和利益
            皈的意思是皈投、皈向、投靠、依賴,還有一層意思是要我們「效法」的,這樣才叫皈依。我們皈依的時候,應該要有一個很誠懇的心,心境上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事。我們要有一個怎麼樣的心境呢?如一葉小舟,在茫茫大海之中隨風飄蕩,不知飄去哪裏?多麼惶恐又悲痛啊?假如忽然來了一艘大船,有人叫你上去很安全、很豪華的大船上,他會引導你到岸上。在大海茫茫的小舟能遇到這樣好的大船來救濟你,你是不是應該很慶幸、很歡喜,趕快走上大船?我們皈依三寶的心境也應該好像小舟遇到大船一樣的心境,覺得很歡喜、很慶幸。也好像一個兩、三歳的幼兒,在十字街頭迷了路,不見了媽媽,在東跑西跑,大哭,正在傷心焦慮之際,忽然間媽媽出現了,是不是會好開心撲上去,摟着媽媽不放?

            我們在六道生死苦海當中,無始以來頭出頭沒,醉生夢死,受盡種種的痛苦,不知哪裏是皈依處?我們現在遇到三寶的救濟,就好像一葉小舟,遇到大船,也好像迷路的小童,遇到媽媽一樣是應該覺得很開心、很慶幸、很可貴的,我們應該要有這個心境來皈依三寶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所謂:「茫茫長夜中,三寶為明燈,滔滔苦海內,三寶作舟航」。我們在生死苦海裏,就好像茫茫長夜一樣,有什麼能照明我們呢?令我們有智慧,知道安全的地方,就全靠三寶來指導我們。在滔滔苦海內,有什麼舟航可以引導我們到彼岸呢?唯有三寶作舟航。所以我們皈依三寶,就要把三寶看成黑夜中的明燈,苦海中的舟航,是我們最好的依靠。
作者: 聖里斯    時間: 2005-6-23 11:45 AM

第三、我們為何不皈依天或神
            因為三寶有無量功德,那些鬼、神、天、梵之類,他們本身都需要依靠三寶的救濟,我們皈依他們有什麼好處呢?他們既然都是三界中的苦惱眾生,以佛法的立場來看:欲天、梵天、鬼神都是三界中生死流轉的眾生,他們都自救不了,我們何必去依靠他們?他自己都自身難保,我們怎可以去依賴他呢?不但不可以依賴,而且沒什麼值得我們效法的。

《成佛之道》偈頌:「鬼神好凶殺,欲天耽諸欲,獨梵依慢住,亦非皈依處,皈依處處求,求之遍十方,究竟皈依處,三寶最吉祥」。

鬼神好凶殺,眼見那些人,殺猪殺羊或殺鷄殺鴨去拜鬼神,就表示了那些鬼神是好凶殺的。如約因果、約道德來說,殺生根本上是罪惡的,怎能得福?靠殺生來賄賂那些鬼神去求福,根本是不合因果的。殺生已經是作了惡,哪談得到求福?太顛倒了。鬼神的貪心重,嗔恨心又强,他好殺生就表示他嗔心重,嗜食血肉,即是貪。鬼神的貪嗔都不知有多重,怎值得我們去依賴、去供養呢?當然更不值得去效法啊!

            欲天耽諸欲,耽的意思是貪着、貪戀。欲界有六天,代表欲界天的是帝釋天(忉利天),及四王天。雖然他們是天,但他們貪戀享受五欲(眼貪色,耳貪聲,鼻貪香,舌貪味,身貪觸),等到他們的福享盡了,就墮落了,怎值得去依靠呢?又怎值得我們去法呢?他們貪享受,同人差不多,當然不值得皈依的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「獨梵」是指色界初禪的大梵天。本來世界萬物不是梵天王創造的,但他自己貢高我慢,習慣了經常向天子天民誇耀,說宇宙萬物是他創造。他為了令天子天民恭敬他、奉承他,而講出這些妄語。他也不是憑空講的,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,空劫之後就到成劫,這個世界就成立了。當時他心裏正在想,這個世界有山河大地就好了。這時正巧是成劫的時候,山河大地正好在這時成立,梵天王就以為世界是他創造的。他又想:有世界要有人和動物才好。他正在想着,人和動物正巧在這時出現,他又以為人和動物是他創造的。其實是眾生自己的業感得來的,而他就以為自己一想就有了,時常向天子天民誇耀,這就變成貢高我慢了,以為自己是世界主,以為自己是獨一的,最大權力的,最大威德的,所以叫「獨梵」。獨梵依驕慢而住,根本上就不是世界主,他也會福盡和壽盡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色界天有些定力,福力,功德力。如果他福盡壽盡,一樣是會墮落的,并不可靠。驕慢是煩惱之一,貪、嗔、痴、慢都是根本煩惱。他的煩惱這樣重,驕慢自大,又怎值得我們去效法?所以「亦非皈依處」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以前有一個帝釋天王看到自己壽盡福盡了,會墮落猪胎,他自己想,有什麼辦法呢?于是就去求釋迦佛。釋迦佛就教他一心一意繫念三寶。他就一心一意繫念三寶。因為他的業是墮落猪胎的,雖然是墮了猪胎,但一出世就死了,然後轉生人間,有機會見佛聞法,就可進步。這個帝釋天王四處去求其他的天、神,都沒辦法,最後都是要皈依釋迦牟尼佛,皈依三寶,才得安穩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所以說:皈依處處求,求之遍十方。那個帝釋天知道墮落,十方天神都求過,求到最後,知道究竟的皈依處,唯有「三寶最吉祥」、最可靠、最值得皈依。
作者: 聖里斯    時間: 2005-6-23 11:46 AM

第四、為什麼要皈依三寶?
或者有人這樣問:「我是信仰三寶,信仰佛教,又研究佛經,我既信仰又明理已經夠了,何必一定要皈依?」我們要知道,如果你不皈依,你不算是個佛教徒,你袛是一個旁觀者。因為你沒一個肯決的心,沒有真誠的信心,又缺乏懇切的願力,沒有正正式式皈依三寶,始終你都不算是佛教徒。如果實行皈依,有發過誓願,有佛菩薩證明,有很多師兄弟證明,有深刻的印象這些都是一種力量。

如果沒有皈依就不算是佛教徒,雖然你行善,或者明理,有多少好處,但始終不徹底,你得不到三寶救濟的真實利益,就像你去到一個很美麗的花園外,你說:我不進去了,在門口看看就可以了。你在花園外面能看清楚裏面的景物嗎?你能享受花園裏的好處嗎?不可以的,你一定要進去裏面慢慢欣賞才看得清楚。如果你真是想受到佛法的利益,你是應該要成為一個佛教徒,有真信切願,依聞思修,漸漸進步,才是對的。

你們的皈依文是有總結三皈的誓詞:皈依佛,寧捨身命,終不皈依天魔外道;皈依法,寧捨身命,終不皈依外道邪說;皈依僧,寧捨身命,終不皈依外道徒眾。

這個誓詞是很重要的,寧捨身命,即是無論是遇到什麼環境,什麼打擊,什麼困難,都不改變我們的信仰,不轉移我們的意志。為何要有這個誓詞呢?就是表示了我們的信願很堅定,永遠都不會改變的。要有這個懇切的信心願力。才能成就你的皈依體。雖然說一切法都是無自性,無實體,但我們有一個深刻的印象,這種深刻印象,能令我們一切善法因此而增長的,這個叫做「皈依體」。受戒的叫做「戒體」,是有一種作用的,同時表示了不是今天皈依了就完了,明天不用皈依了,今年皈依完了,明年不用皈依了,不是這樣的。大乘佛法說,世世常行菩薩道,不止今世,是世世都皈依的,是永遠的。皈依文說盡形壽,「盡形壽」是指今生今世都不改變我們的信仰。

菩薩戒的發願文,我教你們說「盡未來際」的,因為菩薩是要世世常行菩薩道的,不止一生一世。
作者: 聖里斯    時間: 2005-6-23 11:49 AM

第五、我們要護生
皈依文有:「盡形壽護生。」這句話是指我們皈依的人和受戒的人一個總守則。雖然皈依證裏有八守則,其實總守則就是「護生」二字。護生二字好像很簡單,其實是包括了五戒。皈依雖然不是受戒,受戒應該是很認真來守持五戒,但皈依的人初步是有五戒的底子了,不過就可以不似那些受戒的那樣嚴格而已,盡可能我們都要做到不殺、不盜、不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這些是根本道德。

護生的護字,包括愛護、救護、保護。我們通常都提倡愛護動物,既然是愛護眾生,保護眾生,當然就不應該殺生,不應該取眾生的命。雖然你們初皈依的人,不能好像受戒的那樣認真要素食,受戒的人,我要他素食才准許他受戒的,不過有些法師并不這麼嚴格,但我的意思一向以來都是要求受戒的人要食素。皈依可以不素食,但你都應當做得到、不親手殺,不敎他殺。如你自己不殺生,但你叫別人殺,即是教他殺。或者無意之中以為自己很好心,對別人說:「你身體不好,吃些什麼肉啦,吃些水魚啦。」這也是「教他殺」,都是不對的。

還有不要「讚嘆殺」,你看見別人在殺生,或看見那些肉很新鮮,就在讚嘆,也是犯錯的。也不要「隨喜殺」,你見到別人殺生,或見到以前你很喜歡吃的動物,你一見到就會歡喜,隨喜。這些統統都是不合「護生」的條件。

護生包括不自手殺、不讚嘆殺、不隨喜殺、不教他殺。受戒的人必要遵守這些。即使你袛是皈依三寶,未曾受戒,也要盡量培養你的慈悲心,對眾生要愛護、救濟,對人當然是更要愛護、救護。

護生二字,除不殺生之外,也包括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。這些都同護生有關系的,殺生是殺害眾生的內命,偷盜是侵損眾生的外命。內命是自己身體的生命,外命是指金錢、衣服、糧食等,這些可以長養你的內命。外命對你的內命有關系,如果沒了錢,沒了糧食,沒了衣服,沒房子住,就會威協你的內命。所以偷盜、欺騙、或者是奸詐等種種方式侵奪了別人的外財,即是損害別人的外命同時影響內命,有違護生的慈心。

偷盜本來是叫做「不與取」,別人不是歡歡喜喜給你,但你佔去有,是不與取。別人歡歡喜喜給你的,不算是不與取。但做假賬,或者用種種辦法侵奪別人的財物,令別人的生活過不去,這些都是同護生有抵觸的,即是沒有慈悲心,沒有愛護眾生。

邪淫是破壞別人的家庭幸福,無論男的女的,總之你不是正當的夫妻生活,你就是屬于邪的,就破壞了家庭幸福,使到別人受損害,或者引至別人自殺,雖然不是直接殺,都會造成殺業。所以這些都不成護生,而是害生。

妄語也是不護生的,一言可以興邦,一言可以喪邦,有時一句話可以害死人,一句話可以破壞別人的感情,所以妄語包括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。

兩舌是搬是非,搬來搬去是很大害處的。綺語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,很悅耳,但他的骨子裏無形中是引人做壞事的,誨淫誨盜的,那些叫做綺語。

惡口是粗言穢語,那些很粗魯的話、剌激別人、令人聽到很難過的話。

妄語是最不好的,明明知道却說不知道,明明看見却說沒看見。兩舌、惡口、綺語都是由妄語開衍出來的,我們一個佛敎徒要注意到,說話不要亂講。所謂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」,語業是最容易犯過的,所以應該更加小心。

殺、盜、淫、妄,叫四重戒(四根本戒),出家、在家都要守的。在社會上主要是講不殺人,佛教的慈悲心就推廣些,因為佛教講一切眾生輪迴六道,所以其他各道都是有關系的,都應該要愛護的。社會一般人都知道殺生、偷盜、邪淫妄語,都是不好的,叫「性戒」,本身的性質就是有罪。在佛教來說,你既是個佛教徒,是三寶弟子,尤其是受了戒的,知而故犯,就罪加一等,所以決不可犯,更要加重自律精神,嚴持淨戒。

飲酒是叫「遮戒」。有些佛弟子飲了酒,不知不覺犯了殺、盜、淫、妄。所以佛告訴弟子:酒也不要飲了。這是特別制止的,名為遮。我們要做一個佛弟子,做一個有道德的人,不要因為飲酒而亂了性,胡作妄為,做了失人格的事,等到別人告發你,自己才知道做錯,就後悔不及。所以佛弟子要保持自己的人格,就不要飲酒了。

一般普通的世俗人,有時要去應酬,公司、親戚、朋友要應酬,有時是很難戒得絶的,如果是受了戒的,應該要告訴別人:「我是持戒的,不飲酒的。」別人也不會強迫你飲酒。受戒的人當然要守得嚴格些,就算是皈依的,也要盡可能加重些自律精神,增進善業。
作者: 聖里斯    時間: 2005-6-23 11:51 AM

第六、三寶的相關性
有些人這樣想:三寶之中我袛皈依佛寶、法寶,不皈僧寶可以嗎?僧是出家人,我現在都不知那位出家人可以值得皈依,而且又不是皈依一個人,要皈依十方三寶、十方佛、十方法、十方僧,那些僧我不想皈依,皈依佛寶、法寶就夠了、或者我袛皈依一寶,佛的福慧是最圓滿的,我袛皈依佛寶。

這樣是不可以的,因為三寶是有相關性的,用譬喻來講,三寶好像醫院,一定有醫生、醫藥、護士,缺一不可。醫生可以譬喻佛,佛是大醫王;醫藥譬喻法,法可以對治我們的煩惱病;護士譬喻僧,護士會指導你什麼時候吃藥,什麼東西不應該吃,或者不應該起床的時候就不要起床,要有護士來看護你、教導你。出家人會教導你修行,研究佛法,明白道理,就好像護士指導病人一樣。所以三樣都是有密切關系的,而且這三樣都是要合作的。如果你袛皈依兩寶,或袛皈依一寶,你就不是三寶弟子了,接受不到三寶的好處。


第七、三寶中以法為中心
我們要知道,佛、法、僧三寶是以法為最重要。我們一個人,心臟是一個重要部位。三寶中為何以法為中心?因為佛之所以為佛,佛之所以覺悟成為一位創覺者,就是覺悟這個法。佛覺悟的法,是悟到真理法,即是徹悟緣起法,悟到一切法性空。

僧之所以修行,目的也是要覺悟這個法,依法修行,而最終也是與佛一樣覺悟的。所以佛是創覺者,僧是後覺者。無論是創覺者,還是後覺者,都是要覺這個法,不過後覺者有佛來指導他去修行。依法修行,始終會覺到這個法。所以,這個法是佛與僧的中心。

同時,為何三寶中要按佛、法、僧的次序來排列呢?佛所覺悟的法,僧最終也要覺悟這個法,也是依法修行,法就更加重要了,不如法、佛、僧這樣排列豈不是更好?這又不可以的。因為「佛為法本,法從佛出」。真理法長時都是一樣的,并不是佛創造的,但如果佛不成道,就沒人發掘到這個真理出來,也沒人知道什麼叫做法?所以佛為法之根本,這個法是由佛的覺悟才開示出來的,雖然不是佛覺悟才有這種真理,但要佛陀有這種智慧,才發掘出來。所以依這個理由,就以佛寶為先了。由于佛覺悟到法,并講出修行的方法,然後才叫「法寶」。佛教化那些求解脫的人,求成佛的人,他們依法修行,弘揚佛法,才有「僧寶」。如法華經方便品講:「以方便力故,為五比丘說。」佛成了道,覺悟了這個法,如直接講這個法,眾生都不明白,所以佛就用方便力,講出修行的方法,為五比丘說四諦法,或者說十二因緣法。「是名轉法輪,」就有法了,那些比丘依法修行,證果了,就有涅槃的消息,「便有涅槃音」了。

那些比丘修行證涅槃,證真理了,就叫阿羅漢(僧寶),從此有了佛、法、僧的差別名,有佛說法,有真理,有依法修行,有人成阿羅漢,就出現法與僧的名詞,所以,佛、法、僧三寶的次序、一定是這樣的。

為何講以法為中心呢?因為佛陀本身很重法,也很重僧,佛陀教我們重法敬僧,所以佛陀說:「見法即見佛。」你能見到真理,就等于見到佛了。如果你不見真理,就算佛在你面前,也都等于不見佛,所以佛非常之重法,法在即佛在,表現了法身常住。

佛同時又是很尊重僧伽大眾的,所以佛說:「僧在即佛在。」有僧在世,就能住持佛法,奉行佛法,宣傳佛法,就能令正法久住于世間。要正法久住,就要有僧寶在世,要佛的法身常往,就要尊重真理。所以佛本身是非常之重法敬僧的,也教我們要重法敬僧。
作者: 聖里斯    時間: 2005-6-23 11:55 AM

第八、真正的皈依
我們現在皈依,雖然是以事相三寶為對象,從事相三寶入手,如果我們單單以事相三寶為對象,就不徹底了,不算是真皈依。我們要依「事相三寶」為皈依的對象,還要進向「真實三寶」,這才叫真皈依。同時,我們要知道這個皈依,是皈依十方一切佛,十方一切法,十方一切賢聖僧,不是皈依一個人。你不要對別人講:「我是皈依慧瑩法師。」我袛是你皈依的證明師,我發給你們的「皈依證」:寫明:「依慧瑩法師為皈依證明師。」是證明你皈依十方佛,十方法,十方僧,你不要搞錯啊。因為人是不值得你皈依,我是一個凡夫僧,未斷煩惱,是不值得你皈依的,還有,我是無常的,遲早就會死的,怎麼皈依呢?所以我是證明你皈依十方三寶。

   你首先以「事相三寶」為對象,最終要實現三寶在你的自身,要自己與三寶融合為一。譬喻佛是覺悟真理的,又能具足福德智慧的,我們能夠用深信切願來引發自己的精進力,漸漸進步,我們也可以斷煩惱,也可以開智慧,也可以覺悟真理。我們能夠覺悟真理的時候,就是覺了,就可以把佛寶實現在自己的身心上,你能覺悟真理法,就把法寶實現在自己身心上了。

約「理和同證」說,一切的賢聖僧,一切的佛菩薩,都是同證真理,就與三寶和合了。和合就是僧的意義,到這程度就是把三寶實現在自己的身心上。三寶不袛是皈依的對象,而且是要求我們在自己身心之上能夠實現的,能夠與三寶融合為一的,就不同外教了。這就是皈依三寶與皈依外教最不同之處。我們現在與三寶是老師與學生的關系,不是主僕的關系。信上帝的那些,上帝是主,你是僕人,是主僕關系,你不可以要求自己做主。而佛法是平等的,佛是要求我們成佛,這點道理很重要,你能這樣,才是真皈依。

佛教是個自力的宗教,不是他力的宗教,不是純粹依賴他力的,是要靠自力來進步到最圓滿的。雖然有要求「三寶加庇」之說,受三寶加庇的意思,但依靠他力之中還要靠自力,他力在佛法來說,是一種「增上緣」,自力才是「親因緣」。增上緣是助緣之一,自力是更加重要的。


第九、皈依之後的實踐
1、我們已讀過皈依文:「我是三寶弟子。」我們既然是三寶弟子,我們應該無論什麼時間、什麼地方,我們都要恭敬佛,恭敬法,恭敬僧,恭敬三寶。

2、我們要護生,長養我們的慈悲心,而且要令我們的慈悲心無限增長。

3、我們要戒除一般世間錯誤的習俗行為,如世間人殺鷄殺鴨來拜鬼拜神,燒金銀衣紙來賄賂鬼神。我們是三寶弟子,是法王子,身份是很高尚的。佛是大法王,大醫王,是十法界之中最高上的,你是三寶弟子,就是法王子,地位也是很高的,你不應該去求鬼神。以三寶立場來看,那些什麼鬼、神、天、仙之頪(低級的部分),就如社會上的流氓地痞,是依賴人或威協人而生活的。假如你是領導人的兒子,你不用去討好那些流氓地痞。你是法王子,你何必去拜鬼拜神?你皈依三寶,你就是法王子,你應該要做護持佛法的事,不應該做討好鬼神天的事。燒金銀紙是不合因果的,如果有用的,你用幾千元買紙屋、紙車、金銀衣紙來燒,你豈不是變成大富翁?有沒有這樣的道理?這合不合因果?我們佛教是講因果講業力的,你有多少的善業就有多少的善報,有多少惡業就有多少惡報,燒那些東西是反因果的。每年農歷七月,多少人燒那些東西啊,統計起來不知浪費了多少錢,極為愚痴顛倒!如果用這些錢去救濟那些瀕臨死亡的人就更好了。所以,我們做一個正信的佛教徒,就要戒除那些迷信的行為。

4、我們要依人乘而趣向一乘。依人乘法就是守五戒十善,漸漸進步就一直趣向一乘,直到成佛。因為釋迦佛的本意,就是令我們發一乘心,所以叫我們世世常行菩薩道。菩薩道是要世世常行的,尤其是你們受戒的人,就更加要「世世常行菩薩道」了,戒文裏講得很齊全了。

5、要精進聞思修。你皈依以後,不是皈依了就算了,要多聞正法,跟着要多思惟,還要多修習,要精進聞思修,你才會進步。

6、皈依證裏有八守則,你們要依八守則來反省自己。八守則是:

(1)正信三寶,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正信三寶。

(2)供諸悲敬,要供養三寶,供養父母,救濟貧病,這是布施,大家要隨份隨力去做。

(3)親近善友,要親近善知識,要親近好同學,這能令你有進步的。

(4)多聞正法。(正法,要運用智慧,知所抉擇)。

(5)護持佛教,我們既然是一個佛教徒,如果那個團體是弘揚正法的,是對眾生有利益的,我們應該盡力去護持。如一個團體沒人護持,就會慢慢衰落了。

(6)慈念眾生,也即是護生。

(7)修集福慧,凡是幫助人、利益人的,這些是修福,多聞正法是修慧。

(8)回向菩提,我們做這麼多的善行是為什麼呢?是回向自己成佛,也都回向一切眾生成佛,即是依菩提心來修習一切善法,就叫做回向菩提。我們做種種的善行,不是為自己消災免難,又不是為了添丁發財,又不是為了增福延壽,而是為了成佛的的大事,為令眾生成佛,為令自己成佛。


我們經常要用八守則來去反省。

7、我們每天要讀一下皈依文,因為你不讀,你就忘記了自己是佛教徒。每天都應該讀一次,也不用一分鐘。受戒的人應該讀一次戒文、五戒的戒相和發願文。戒文裏有講三軌,因為菩薩戒應該依三軌來實踐,入慈悲室,着忍辱衣,坐法空座。這三軌都是屬于菩薩戒,你能夠由守五戒十善到依三軌修行,自利利他,修集種種的善法,每天都應該讀,有時間就應該讀普門品、方便品,沒時間就袛讀皈依文、受戒文,這樣你就能保持你的恒心,可以有進步了。

8、我們要知道,我們從這一刻開始,就是你的法身慧命的新生了,舊時你父母所生的色身,是業報的生命,現在你皈依三寶開始,受戒開始,就是法身慧命的新生命,從今開始是個新生命。既然法身慧命今天生出來了,你應該自己為自己慶幸,我們大眾也都要為你慶幸,你應該很歡喜,很快慰,很高興自己得到一個新生了。同時要注意培養這一點菩提種子,自己要照顧它,令它很穩定地進步,要令它很安全地成長壯大,千萬不要讓它萎縮,不要讓它枯謝,即千萬不要退心,不要懈怠。如果你懈怠退心,這顆菩提種子,就會萎縮和枯謝了。大家要發精進心,努力去實踐實行,時時要勉勵自己,或者同些好同學、善知識互助勉勵,要時時令自己進步,這就恭喜大家了。

(何翠萍筆記)
作者: 聖里斯    時間: 2005-6-23 11:55 AM

當中的紅色字是我覺得很困難的
作者: bengrace50    時間: 2005-6-23 12:03 PM

Originally posted by 聖里斯 at 2005-6-23 11:55:
當中的紅色字是我覺得很困難的
法師們就好像學校的老師,人人有對學生的要求,有些法師要求弟子立即不再犯罪,所以皈依時會用較嚴的說話開示。  有些就會同聖嚴法師、暢懷法師等教我的、早前我講給你聽的,把好處多些講給你知,要你入門後才慢慢改。  其實我就個人來說比較接受聖嚴法師、暢懷法師那一套。  若不便把信佛的人也嚇跑了還有人信佛?
作者: 聖里斯    時間: 2005-6-24 10:47 AM

我最怕就是很嚴格的老師
我喜歡這個~~聖嚴法師
上網找到他的資料,他說的事好好啊。
http://www.hkbol.org/FAQ/question.html

你有兩位法師教你的?是否有點像電影少林三十六房一樣,每一房都有一位師傅專門教授某一些事。
對啊,太嚴格、太多戒條會嚇怕人的。




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(http://26fun.com./bbs/) Powered by Discuz! 7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