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
[旅遊區]
[圖文]中國-蘇洲[+]
[打印本頁]
作者:
手田水
時間:
2005-10-2 01:06 PM
標題:
[圖文]中國-蘇洲[+]
周莊 - 枕河人家
「河水悠悠 流過小橋
流過人家
微風輕拂 吹過廳堂
吹過臉
晨光穿過天河兩岸
我在臉上讀到更深更遠的水紋
……」
詩人胡箏之《枕河人家》介紹了古鎮周莊的水鄉特色,四面環水,河道縱橫交錯,一艘艘烏蓬船往來穿梭,劃破清晨寧靜的水道。
在河面建設了許多石橋,特別有名的是永安橋和世德橋,又稱為雙橋,兩橋聯結而建,一橫一豎的交織在河上,橋洞則一圓一方,別具風貌。我想這兒是最浪漫的約會地點,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,他從永安橋而來,她由世德橋而往,他和她相遇於橋上,欲言又止,一切盡在不言中。
我倚橋而立,眺望無盡的河道,兩岸仍保留著明清時代的建築物,黑瓦白牆的民房傍水而建,構成一幅“小橋、流水、人家”的畫圖。
這裡每年均有許多遊客來訪,也有不少畫家及學畫者到此寫生。周莊之所以聞名中外,其中也因為國際知名畫家陳逸飛的油畫──《故鄉的回憶》,以雙橋為題材,讓更多人認識周莊的秀麗風貌。我曾在一個亞洲畫展中觀賞過,深深被水鄉寧靜和諧、優美古樸的情懷所吸引,故這次蘇州之旅,特別到周莊遊覽,體會一下小鎮的動人風情。
周莊位於蘇州城東南面,現今仍保存著數百年來水鄉集鎮的建築格局。聽導遊小丁說當地政府為了配合旅遊的發展,在蘇州收集一些古老建築材料,用來修補周莊的舊樓房,同時,為保持原貌,更把電線鋪設於地下,以免破壞水鄉的景觀。以往,這裡的河水清澈,河中有魚有蝦,鄉民足不出戶也享美食,茶館亦可從河中取水烹茶。後來因河水受到工廠廢棄物排放影響,垃圾堆積,水質變壞變臭了,不但沒有鮮魚能活,更不能供作飲用,於是政府立例規定不許工廠及鄉民再傾倒垃圾或排出污水到河上。小丁告訴我們現在的河道已沒有混濁發臭,比前改善多了。我看一看翠綠的河水,浮動著片片枯葉,雖然看不到底,也能找到自己的倒影,希望將來魚兒會再來這裡生活。
踏上卵石鋪設的老街,經過一間又一間的老店舖,當中有賣紀念品和特色手工藝,如著名的蘇州雙面刺繡,即兩面都是面,各有不同的圖像;也有即時製成的酥餅小吃,其中芝麻酥片薄如紙,入口即溶,我最喜歡那濃濃的芝麻香味,像吃了芝麻湯圓般美味。如有時間的話,更可在古色古香的沈廳品嚐風味小菜──萬三蹄,經過炆煮的豬腿,有點像杭州名菜東坡肉,肥而不膩,肉質鬆軟脫骨,成為當地人招待貴賓的菜餚之一,據說周莊的名人沈萬三喜歡以此菜待客,故因而得名萬三蹄。
沈廳是沈家的老房子,早建於清代,到現在建築仍保持原有面貌。其建築著重廳堂佈局,設計清雅古樸,走廊直通全屋,一進前廳,便見重重門樓至後堂,逾百間房子分置廊道兩邊。大家閨秀不能出門,只好躲在房中刺繡,偶而倚窗遠望,可欣賞兩岸景致,或看船夫叫賣,或聽鄰里閒談。大門就近水巷,又稱水牆門,方便挑水及泊船,而沈家亦是靠河道置富,一方面把蘇州的絲綢、茶葉、糧食等運往北方,另一方面從北方轉運本土貨品到蘇州,各式各樣糧油雜貨均可送進門來,如此一買一賣,大大拓展了當時的貿易渠道,沈萬三也漸漸成為江南巨富。
我第一次親睹水鄉風光,兩岸垂柳輕拂,波光船影晃動,仿佛走進詩畫中,我隨著烏蓬船悠然穿過水巷石橋,看臨水人家閒坐吃茶,三兩知己聊天下棋,即使船從家中過,也沒看我們一眼,想必他們已習慣遊客到訪,所以生活仍舊如常。看到枕河人家那份寫意閒情,實在令我等城市中人羨慕不已。如果我也能作畫,便會將自己對周莊的情感表達在畫中,縱然日後這裡景貌不復再,但畫像中的周莊依舊恆久不變,無論何時,我相信水鄉之情仍永在。
[
Last edited by william303 on 2005-10-10 at 01:54 PM
]
作者:
手田水
時間:
2005-10-2 01:07 PM
標題:
蘇州園林
蘇州園林
「一步一景,一窗一景,一時一景」,正好描繪出蘇州園林的特色,在曲徑迴廊上每走一步,眼前的景象立即轉變,而從每個花格窗向外眺望,就像一幅幅立體風景畫。
江南才子多,曾經出了很多位狀元秀才,加上江蘇物產富庶,人民生活富足,所以在蘇州曾建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私家花園,給大官或商賈的家眷居住,即使小姐太太們足不出戶,也可整天在自己的花園裡賞花遊玩。
我第一次遊花園的經驗猶如進入大迷宮,曲徑、迴廊、山石組成重重屏障,藏著一個又一個截然不同的景區,繞過幾個庭園後,很快便會迷失方向。最近參觀過明代園林──蘇州留園,位於閶門外留園路上,門子很小,一不留神,很容易找不到,但只要穿過黑色木門,便會發覺內裡別有洞天。聽說當時的主人生怕太招搖,故把進門的地方盡量做到不起眼。然而,留園卻以規模大及布局巧妙而聞名,現今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。
留園以荷花池為中心,環池建有山石亭閣,各景區以長廊相聯,或用假山,或用花牆來相隔。池旁有四面敞開的廳堂,讓人可以處處賞花,經過荷花廳,內裡的陳設多是從別處搬來的,因為原有的家具,有些已於戰亂時遭破壞,有些則被偷走了,至於園中花草樹木亦大多是後來再栽種的,這裡曾是日軍駐紮之所在地,那些馬匹把美麗的花園蹂躪得幾乎無法修復過來,幸好原有的建築物仍能保存至今,不然,我們便看不到其本來景貌了。
池東建了傳統的鴛鴦廳,兩廳相連但建築格式各異,一面是小姐們招待朋友之廳堂,設計小巧精緻,穿過中間的門扉,另一面則是公子哥兒享用的地方,相比之下,窗門及面積較大,樑柱亦選用較粗的木材,就連鋪設的地磚也大些,真是男女有別呢。其實,園中某部分迴廊亦有分男女的,並以石牆相隔,而通常向外的一面會寬闊些,給男方使用,由於古代男女授受不親,雙方只可透過花窗偷望了。
廳北有著名的留園三峰,其中冠雲峰集合了太湖峰石之特色──「皺、漏、透、瘦」,表現出凹凸有緻的紋理,多孔使雨水不會積聚,石身剔透而纖秀,我雖然不是石頭痴,也給這些太湖峰石的形態所吸引。據說曾有一位北方富商非常喜歡太湖峰石,不惜一切購買名石,甚至付出昂貴的費用將巨大峰石從太湖運到自己的大宅,後來幾經波折,峰石終於到了他的家門,這才發覺門子太小,只有把門拆掉,跟著廳堂也穿不過,亦只好拆掉,結果幾乎把房子拆除,才能將峰石放於花園之內,可惜,這富商卻用盡了自己的家財,最後債台高築,落得一貧如洗的地步,於是,人們便稱這是「敗家石」了。
沿著曲折的迴廊再前行,想像古時的大家閨秀一面走一面看風景,髮釵耳環不停擺動,那左顧右盼的神情就跟現在的我差不多,我不時左右回看,眼前景色變幻無窮。留園北面有假山楓樹,花園裡鋪設卵石曲徑,原來這小圓石除了美觀外,還有實際用途,古時的小姐們皆穿著布鞋,在黃梅天時候,可防滑倒或弄濕鞋子,而平日,她們在花園中賞花撲蝶,穿梭於這卵石曲徑時,更可做做腳底按摩哩。
蘇州園林設計確是巧奪天工,其一草一石,一亭一台皆體現了造園建築之美,在小天地中變化不同的景觀,相對於北方園林如北京頤和園,則以天然景觀取勝,而面積亦較大,使人覺得其渾然天成,有更大的空間感,同時,北方多為皇家園林,佈局嚴謹,設計周密,多以金碧輝煌的建築為主,如萬壽山之佛香閣。蘇州園林較重雅淡輕巧,剛好與灰白的江南天色互相配合,給人幽靜閒逸的感覺。
遊畢園林,發覺園中建築多以白牆黑瓦為主色系,就像水墨畫一樣意境古雅簡樸,而花草樹木皆配合各景區的設計,依時展現其季節特色,如冬天有白雪寒梅,夏天臨荷花池盛涼,秋天細數紅葉片片,春天觀賞繁花盛開,真是四時之景不同,樂亦無窮也。
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(http://26fun.com./bbs/)
Powered by Discuz! 7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