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    
- 帖子
- 742120
- 精華
- 0
- 威望
- 1363
- 魅力
- 83216
- 讚好
- 31
|
6688#
發表於 2008-4-26 10:06 AM
| 顯示全部帖子
自冷戰結束後 , 無論資本主義集團 , 還是共產主義集團 , 都有權力關係的變化 ,
其中主要在歐洲 拉丁和非洲 , 另外有大致關係變化不大的亞洲和中東~~
在東亞 , 美國是用 "島鏈圍堵政策" 來對付中國 , 當中包括南韓 日本 台灣和菲律賓 ,
連印尼和美國的關係也不錯 ; 另外 , 印度也是美國的重要盟國 ,
對中國做成東西夾擊的狀態 , 而緬甸也是受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支配 ;
至於亞洲的共產主義集團 , 只有北韓和中國保持堅實的同盟關係 ,
越南和蒙古也是和美國關係越來越好的~~
至於中東地區 , 自從伊朗伊斯蘭革命後 , 己經和美國勢力割裂 ,
不過之前的總統是持友好西方政策的 , 但現在則是積極的反美 ,
希望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導 ; 而伊拉克和阿富汗 , 己直接被美軍所佔領 ,
美軍又早在阿拉伯半島地區有駐軍 ; 巴基斯坦則由於反恐戰爭成了美國盟友 ;
土耳其因希望加入歐盟 , 所以是親西方政策 , 不過同時又戰取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導 ,
還有中亞突厥語族國家的領導 , 說服力上的極度矛盾 ; 最後以巴問題 ,
以色列向來是中東地區 , 美國最重的盟友 , 不過美國近期是希望以巴和解~~
在原本的資本主義集團次中心--西歐 , 本來一直和美國關係最好 ,
冷戰結束前 , 英國己經是美國在歐的頭馬 , 而西德就是次要的~~
不過由於蘇聯的解體 , 西歐國家沒了威脅 , 而同時不想受對美國的控制 ,
出現了歐盟主義 , 希望結集歐洲國家的團結 , 取得更強的影響力 ,
不過由於英國因不希望歐洲國家團結的加入 , 及法德兩國就歐盟方向的分歧 ,
及最重要的 , 由於東歐國家的加入 , 一直令歐盟更不團結 ,
不過歐盟始終也成了一種比較具影響的力量~~
英國到冷戰結束後 , 大致上從美政策沒有太大變化 , 是美國在歐的代表 ;
德國則是歐陸大國 , 採積極的 "歐盟主義" , 近期經常和五理事國一起處理國際事務~~
正如前述 , 由於東歐國家的加入 , 令歐盟更不團結 , 這是因為蘇聯解體後 ,
東歐出於權力真空 , 美國勢力快速進入 , 東歐由親蘇變成親美地區 , 同樣的情況 ,
也出現在中亞地區 ; 之後 , 就是再到好一輪的 "顏色革命" , 企圖把俄國力量 ,
掃出東歐和中亞 ; 不過由於俄國在近十多年間 , 經濟有明顯成長 , 在普京的統治下 ,
分別在政治和經濟上 , 尤其資源上的影響力 , 加強了在這些地區的勢力~~
巴西的工人總統盧拉 , 莫拉萊斯的原住民總統 , 委內瑞拉的狂人總統查維茲 ,
巴拉圭的窮人主教總統盧戈 , 加上厄瓜多爾的總統科雷亞 ,
在拉美形成一股反美國的左派力量 , 他們相信 "玻利瓦爾主義" ,
其內容包括反帝國主義 經濟自足(擺脫依賴) 愛國主義和消除貪污 ,
他們成了一個團結的團體 , 互相彌補了彼此的問題 , 如最近的糧食問題 ,
另外還有烏拉圭 阿根廷 智利 , 也是成了左派掌政的國家 ,
可以說幾乎整個南美都是左派了 ; 不過這種走勢 , 似乎並不到中美和加勒比海國家上 ,
而哥倫比亞 , 則是處於內戰階段~~
非洲和拉美一樣 , 由大航海時代開始 , 己經一直是西方國家剝削的對象 ,
由於對西方剝削的不滿 , 成了中國尋找盟友的好地方 , 事實中國亦努力非洲的外交~~
總括而言 , 冷戰結束後美國在中亞和東歐 , 勢力有急速的發展 ,
而亞洲就是大概保持而頗有上升 , 中東地區也是有所進展(雖然負擔很大) ;
但同時在西歐 拉美地區 , 出現相對獨立於美國的同盟系統 , 不過美國最忌的 ,
是俄國和中國的掘起 , 尤其是一直被視為未來超級強國的中國 ,
美國最不希望中國 俄國 印度三國的結合 ; 而伊斯蘭主義只是一個危險~~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