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帖子
- 6372
- 精華
- 0
- 威望
- 0
- 魅力
- 0
- 讚好
- 0
- 性別
- 女
|
219#
發表於 2005-12-7 09:02 PM
| 只看該作者
倭寇為患與朝鮮之役》: y# v7 _1 Y2 R
1 n% R8 f$ W# H6 L4 o
一、倭寇為患
h6 i2 ~( J1 a: }, \' l
# q7 D* K+ G' @明代中期,除北部有瓦剌、韃靼騷擾外,東南沿海又有倭寇之患,倭寇是指日本流民、武士和走私商人所組成的海盜群,也包括許多依附於他們的中國奸民。從元末起,倭寇就不時騷擾中國沿海一帶。嘉靖年間,倭寇擾華最為激烈,他們得到漢奸引導,便大舉深入內陸,奸淫擄掠,無惡不作。明廷先後派遣俞大猷、戚繼光等名將,進行大規模的征剿,為患數十年的倭患始告平息。- o% j3 A! E' P A, r9 D0 K( f# e3 w1 ]
3 L; W, ?6 \( K( I4 A' } ) n% U* y2 Z& @- [; U, a
+ {# n( z/ }8 U! j5 @+ ?二、日本侵朝" H* Z1 q" t: A, @
; D) ], T/ i% d( x" }% G X
倭患平定不久,中、日兩國又發生朝鮮之役。神宗時,日本出兵侵略朝鮮,並企圖進一步佔據中國領土。日軍登陸朝鮮半島後,很快就攻陷王京(今漢城),朝鮮王向明朝求援。由於當時朝鮮受明冊封,兩國關係密切,明朝便派軍赴朝支援。戰爭持續了七年,後來日本政局有變,撤退軍隊,戰事才告結束。朝鮮雖賴明朝之助而免於亡國,但明朝自身國力的耗損卻非常鉅大。
1 Y; @+ A# R$ c8 y9 f; f5 R4 q2 b, `' \ O R
' q& w! i1 G0 S; h
. x2 L6 B7 e! v: o2 x! I/ P附註:中國古代將日本叫倭國,明時因海寇來自日本,故稱之倭寇。
* z R% E) R. Y% L# W6 S* { Z L- W, w M" a
8 k- v8 _2 a, Z/ J1 p" t; y: @- p( K
6 Y/ F5 P, N* f7 ?
1 o; w6 o* Z& i( s4 A《明代外患》之《倭寇為患與朝鮮之役》
, Q5 d. S$ B3 b7 g7 E$ f4 B- R1 U
" m- \1 @( J- R) |% p8 N3 o一、倭寇為患# q% M9 C$ E w3 u
# q- G" j3 K4 q O7 _0 u% X
甲、倭寇為患的背景" Z9 `% @4 d, O( o# ~
3 o% \3 A- d8 s* ~. I5 { 元世祖曾兩次派兵遠征日本,先後失敗而歸從此中日兩國都禁止人民往來通商。那些原來從事海外貿易的日本人,便約同一些浪人結合成海盜,時人名之為「倭寇」。元中葉時,日本分裂為南北朝,其後北朝併了南朝,南朝的遺臣、武士,不少出海為盜,專劫掠朝鮮和中國沿海居民,於是倭寇之患日甚。
1 D! m# o; X. z. e, C1 \* M6 D& _, m# R y* h: r
明太祖統一中國後,方國珍和張士誠的舊部多亡命海上,為寇作嚮導,剽掠沿海。成祖時,日本的將軍足利義滿執政,希望和中國通商,遣使來朝,受封為日本國王。由於足利義滿的協力緝捕,海寇的禍患才稍為停止。但義滿一死,侯寇又再侵擾沿海。世宗初年,日本以通商有利可圖,各道都進貢使至中國,竟至自起爭端,故明廷又禁與日本通商,但沿海居民們暗與貿易,且有欠日商貨價而不償的,日商遂與倭寇聯絡,合謀報復,中國沿海便成為劫奪的目標。+ [4 Z$ p( U$ Y+ W- [2 u& M& S1 W
! P% o+ v! `8 {& F$ O
乙、倭寇為患及平定經過
$ y9 w3 g; F' C6 } T! W7 m2 L! G) p4 R N" E
世宗嘉靖年初,倭寇對沿海的侵擾日趨劇烈。到了公元1553年(嘉靖三十二年),中國海盜首領汪直、徐海等勾結倭寇,大規模地登陸侵擾,因此北起山東,南至廣東,沿海幾百里同時告急。當時嚴嵩掌握大權,朝政腐敗,而負責沿海防務的則是嚴嵩同黨趙文華,往往冒奪軍功,以致士無鬥志。於是海寇所至,兵士都不戰而逃,東南沿海各地,特別是江、浙一帶,受到很大的破壞。後來朝廷以胡宗憲代趙文華,整飭軍旅,同俞大猷、戚繼光等名將,誘殺盜首汪直,倭寇在浙江不能立足,於是竄人福建。當時戚繼光訓練的「戚家軍」,備有火器,得沿海百姓的協助,大破倭寇於福州平海衛,殲滅二十多人,溺死無數。殘餘的侯寇再逃入廣東境內,最後給俞大猷部截擊殲滅。至此,為禍沿海前後數十年的倭患,才告平息。. ?# [+ B Y$ L' ~3 T
, W3 C3 j" }, X. X2 ^4 [* O倭寇之禍雖告平息,但中國沿海各地經過數十年的擾掠,民生已疲敝不堪,而明室用兵剿討多年,國家元氣亦因而大傷。& o2 `# U6 q3 S; g$ h
4 ?4 n& c. W: O9 M
* E3 u9 N# W% G* s- v5 l
二、朝鮮之役7 N: F9 ?, w' Q# x E
2 o, J* }/ B1 y. I
甲、起因
5 x" S9 M8 f% e2 L4 t8 N, q8 a4 v- [
明憲宗時,日本發生內亂,到神宗萬曆初年,為豐臣秀吉所平定,日本全國統一。秀吉野心勃勃,計畫先併朝鮮,再向明進攻,遂於公元1592年(萬曆二十年)發兵十餘萬渡海。那時朝鮮由於承平日久,兵不習戰,王京(漢城)、平壤都先後失陷,朝鮮王李日公(「日公」為一合成字)出奔義州,遣使向明求救。由於朝鮮納貢於明,恭順忠謹,明廷遂派兵往援。
6 O, k, j% @1 z. q5 B; z& R4 X+ N1 v. _- C' |8 g0 l
乙、經過
0 A0 d5 R( s! k$ V
5 N/ J6 L$ f9 y" }. {# G6 B明先派遼陽副總兵祖承訓率遼東兵往援,戰況不利;再命宋應昌、李如松統大軍前往,在平壤大破日軍,收復了開城和漢城,日軍被迫返到釜山。豐臣秀吉遣使議和,明遂撤兵而日軍仍留朝鮮。公元1597年,秀吉以為經過長時期休養後,兵力已足,再度向北進逼漢城,日亦派楊鎬和日軍力戰,初勝後敗,但日軍亦感疲乏,海戰又一再失利。公元1598年,豐臣秀吉死,日軍就退出朝鮮,前後七年的中日戰爭於是結束。
2 E$ o3 j, H8 x; c8 m
( c1 U$ {# k) g ]$ o丙、影響
/ V9 p M# l0 E* E1 k* ?. D' U' v7 I3 l) c) D2 {
朝鮮之役的結果是使朝鮮轉危為安,從此明廷和朝鮮兩國的關係更加密切。但中日兩國都因這場戰役而受到很大的損害:日本在這場戰役傷亡很重,國力損耗,所以終明之世,再無力入侵朝鮮。至於明朝亦喪師十餘萬,消耗軍費數百萬,於是國力更呈衰竭,所以後來流寇為患,滿族入侵,朝廷也無力抵抗,終於走上了覆亡的道路。
+ u+ R8 _, s) u u
" J4 F9 b% T7 q# s3 X2 c' y( ~$ l. `
/ W' R0 m% E: C- S9 Z" w# }) S; |
2 E Y# }9 F0 K4 x# N3 f人物小傳/ Q9 i u" w6 j5 A5 B
* q d+ r! C1 k q; K
1、戚繼光
9 z4 h0 E3 W5 c
+ F% X, a/ A2 X, {/ _! p0 O(公元1528----1587年),字元敬,號南塘,晚號孟諸,山東蓬萊人。明代中期海防鬆弛,倭寇猖獗。出身將家,初任登州衛指揮僉事,嘉靖三十四年(公元1555年)調浙江任參將,抵抗倭寇。他見原來的軍隊質素不佳,戰鬥力差,於是親自到義烏招募農民、礦工,編練新軍,人稱「戚家軍」,成為抗倭的主力。曾搗破倭寇的老巢,升為總兵官,經過多年奮戰,終於解除了東南倭患。隆慶元年(公元1567年)被調到北方,鎮守蘇州,加強戰備;在鎮十六年,北方邊防的面貌,也煥然一新。後又南調鎮守,晚年以老病辭官。所著《紀效新書》、《練兵實紀》等,對練兵、治械、陣圖都有創見。: u8 u: J3 P- S! S
- N9 O7 z K: b- v; X+ ]# @7 }
. j' v$ e* {+ t" C& A
5 u5 _8 I+ P! Z, c d1 q& O, _. [3 P8 d' a, u4 r& N/ `5 J
+ F [) x/ y8 e* `) b+ H. t2、俞大猷
, G+ N: O* S5 ]" h, {6 v# j
0 ^: A* ~* N" K7 v(公元1504----1580年),字志輔,號虛江,晉江(今福建泉州)人。襲世職百戶,舉嘉靖武會試,除千戶,守禦金門(今福建金門)。倭寇侵挺東南時,他轉戰江浙閩粵,屢以舟師破倭寇,多立戰功,與戚繼光齊名。嘉靖三十五年(公元1556年)任浙江總兵官,平寧波舟山倭寇。後被誣繫獄,戴罪戍邊。嘉靖四十年(公元1561年)擢福建總兵官,大破倭寇於興化。嘉靖四十三年(公元1564年)改鎮廣東,在潮州、海豐等地防寇。著有《正氣堂集》、《劍經》等。
! f$ c, c0 D8 [3 A$ D6 D/ r. j! T, M4 c4 Z5 P8 E
9 p' N( u- Z! C3 E/ b/ j' P5 I0 ~$ g0 Q
0 _) M6 S) Z7 f G6 k
) g3 I# `9 S, `% u0 \" x- }
3、豐臣秀吉# h, m# k! Q. T! w3 V! J. J1 }
( w5 p, R0 N+ _# c
(公元1536----1598年),日本名將,政治家,原名木下藤吉郎,後改羽柴秀吉,初為織田信長部將,屢立戰功。信長死後,斟定內亂,統一海內,屢官太政大臣,賜姓豐臣。明萬曆間,遣兵寇朝鮮,與明師交戰,旋因內亂,請和。神宗封為日本國王,不受,更大舉進寇,至秀吉死,戰事始巳。卒後,後陽成天皇敕建廟以祠,賜號豐國大明神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