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帖子
- 5396
- 精華
- 1
- 威望
- 5051
- 魅力
- 68
- 讚好
- 0
- 性別
- 男
|
15#
發表於 2007-2-11 02:44 AM
| 只看該作者
先在此交代一下廣韻和集韻的來由(資料來自yahoo知識)
; v( k1 w: g" Y# O4 \/ z
( J, P6 Y' v- X- t& Z; J《廣韻》的全名是《大宋重修廣韻》,是真宗大中祥符元年(公元1008年)陳彭年等人奉詔,根據更早的《切韻》、《唐韻》等韻書修訂成的一部韻書。這使得《廣韻》成为中國古代第一部由政府主修的韻書。
- Z0 [5 ?& N. e+ e8 u) `* [9 [5 l8 r; o
《集韻》和《禮部韻略》都是宋仁宗景祐四年(公元1037年)由丁度等人奉命編寫的官方韻書。據李燾《說文解字五音譜敘》記載,宋仁宗景祐四年(公元1037年),即《廣韻》頒行後29年,宋祁、鄭戩給仁宗皇帝上書批評《廣韻》多用舊文,“繁省失當,有誤科試”。另據王應麟《玉海》記載,賈昌朝也同時上書批評宋真宗景德年間編的《韻略》是“多無訓釋,疑混聲、重疊字,舉人誤用”。於是仁宗皇帝下令由丁度等人重修這兩部韻書。結果於景祐四年當年就完成了《禮部韻略》,兩年後于仁宗寶元二年(公元1039年)完成了《集韻》。
& E' o' f2 P& S f5 q
9 `- v2 d" ]4 |) E$ P《集韻》是《廣韻》的改正,仍分206韻。只是韻目用字,部分韻目的次序和韻目下面所注的韻字同用、獨用的規定稍有不同。從王仁昫的《刊謬補缺切韻》開始,及至孫愐的《唐韻》,韻字都加入注釋,並且引文都有出處,於是韻書便同時具有辭書和字典的功能。《集韻》和《廣韻》主要的不同之處還在於《集韻》收字多,並且收的異體字很多。一個字不管是正體、古體、或體、俗體,全部收進,一個字可多到八九個寫法。《集韻》共收53525字,比《廣韻》多收27331字。缺點是對字的來源不加說明,字訓以《說文解字》為根據,反切多采自《經典釋文》
O; ?2 a& h( t% ~8 L
; m, Z9 y3 E3 v0 _- n' d Uhttp://hk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7006121000446 X4 s! W3 K4 X" A1 t$ S4 M2 F1 X' q1 ?1 K: p) m
再貼一篇反對所謂”正音”的文章
. |, j# V9 f. U5 L中 國 名 堂
& n* D1 V) A' l0 Y1 Z
8 ]- M9 p* W& e+ v7 l' R( C
8 k$ E9 ]7 e8 ]8 W$ Y$ h反 切 無 非 是 錄 音
9 P3 S, X2 i. {: I- Q; z. I. Y0 {反 切 又 稱 切 音 , 上 一 字 雙 聲 、 下 一 字 疊 韻 , 上 一 字 定 陰 陽 、 下 一 定 平 上 去 入 。 如 以 「 德 紅 切 」 取 東 的 粵 音 , 德 的 聲 母 是 d 、 陰 上 聲 , 紅 的 韻 母 是 ung 、 陽 平 聲 , 便 得 出 東 的 粵 音 讀 為 dung 、 陰 平 聲 。 「 錄 音 」 雖 準 但 效 率 太 低 , 所 以 如 本 欄 內 容 以 普 及 易 懂 為 目 的 , 介 紹 粵 音 便 不 用 反 切 , 又 因 標 示 國 際 音 標 麻 煩 而 夾 用 雙 聲 疊 韻 字 加 聲 調 的 變 通 方 式 得 出 讀 音 。
, g( o& K, _! k# w4 K" }9 J東 字 這 個 反 切 在 粵 音 仍 可 用 , 但 問 題 是 其 他 字 有 音 轉 , 所 以 韻 書 也 要 不 斷 重 修 , 《 廣 韻 》 之 後 , 有 北 宋 仁 宗 朝 的 《 集 韻 》 、 元 代 的 《 韻 會 》 和 明 初 的 《 正 韻 》 等 等 , 如 果 語 音 只 能 按 《 廣 韻 》 反 切 , 後 世 又 何 必 對 《 廣 韻 》 修 正 ? 問 題 是 以 《 粵 音 韻 彙 》 和 《 廣 韻 》 來 正 廣 東 人 世 代 相 傳 的 語 音 是 用 甚 麼 標 準 ? 那 個 「 正 音 」 要 灌 輸 給 中 小 學 師 生 , 那 個 「 正 音 」 要 視 而 不 見 ( 如 黃 錫 凌 本 來 想 教 廣 東 人 將 橙 讀 作 倀 ) ? 是 不 是 那 位 「 唯 一 」 的 學 術 顧 問 一 個 人 說 了 算 ?
+ R" {8 p C; d& a& \4 f; M
* H: S% c% y' {, A
' l( K3 g1 V" E3 x3 C* l C, q" k; E潘 國 森
V$ J. |% q) H" g3 j# }: [4 M( P! x[email protected]$ e8 d$ q* V7 P/ Q% p7 D" _4 }
) w* K! r- {- u' C( i5 s+ O2 thttp://www.metrohk.com.hk/pda/16 ... 706714adfbd4a8.html 6 j' g4 K/ |" O6 C' F
8 t$ r8 c+ [$ \廣韻在推出二十九年後已被集韻更正% u( I+ `( g0 v' C6 u
由此可見,當時的人已認同文字音韻是會隨時代改變
5 r [9 [4 S J2 c* M可是,何大博士竟然教人讀回一千年前的舊音
3 E4 ]" u7 k' T, F" B, R" i到底他意欲何為?是否要表現自己與眾不同?表現自己倡導者的地位?2 Y3 p1 ^% @4 |( I7 f& \( E
7 h F) ~) o- L1 O* |; S- V) U最可悲的,香港最重要的媒體TVB竟然採用佢果套,不論配音組或新聞部,在"最緊要正字"推出後,更為變本加厲,哀哉 |
|